战疫评论㉑| 从论文之争到火速免职,守土之责从严落实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1-31 17:40 49941


□ 李晓亮

每日防疫最新战报,牵动人心。每天睁眼,最关心的都是确诊、疑似、危重、病亡以及治愈出院数字。初期数字波动,是最初疫情严重程度的客观反映。在一代病例基本暴露完毕,控制疫情扩散蔓延的防疫攻坚爬坡期,则更注重严防因措施不到位导致的二次传染。

输入性为主,无社区传播,无交叉感染,减弱甚至杜绝二代、三代病例出现,才是封城隔绝等防控实效的检验。而要达致如此理想的防控阻击成果,就需中央要求的“主要负责同志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在当前严峻疫情防控战役中,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身体力行,勇于担当,做好表率”,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当然依靠广大民众,但党员先锋堡垒,干部带头作用,不是嘴上说说,而必须深入抗疫一线,体现在行动和责任上。

这一点,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做法堪称表率。他一个采访视频,这两天刷屏。只因医院“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不让老实人吃亏,党员领导轮岗上阵,身先士卒,打头冲锋,才是真正万众一心,共克时艰。而且要做到防止疫情二次传播、出现二代三代病例,就必须救治及时,科学分检,不是随便找个单独病房扔进去就能保证的。

而随着防疫深入,能力责任低下,涉嫌渎职的机构和官员,也开始受到舆论和法纪的惩戒。比如昨儿被火线免职的黄冈“一问三不知”的唐主任。前一日面对中央指导组和媒体,反应迟滞,业务堪忧,看得全国人民都替她着急,次日就被黄冈免职。

大战时期,从严从快,自然应该。只是,作为疫情严重性可能仅次于武汉的疫区,黄冈卫健委主责官员如此低能表现,也让人忧虑此前当地公共应急措施,是否及时科学有效。她的继任者,会是业务和责任双优型,还是又一个“差不多先生”?而在封城前,疫情初发期,又有多少类似“唐主任”这样的机制性懈怠,才导致如今大疫爆发?黄冈、武汉乃至全国还有多少尸位素餐的“唐主任”?

不把这些在位不谋政的歪风刹住,则疫情防控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各地对此也有认识,防疫同时,严肃问责,并行不悖。此前三天,河北、天津、湖北、湖南、浙江等省市都有不少履职不力的干部,被停职免职处理。

既是打仗,军纪就得严明,问责“处刑”,也是表明态度,既慰民意,又振军心。各界共同作战,就要同心协力。一环有失,就可能连锁反应。比如,科研学术抗疫,也不容有失。毕竟,物理阻断,防社区传播主要是行政和社会力量,但真正一线与病毒作战的,还是科学医学专业人士。所以,昨日中国疾控中心论文争议,成为舆论焦点。论文数据表明,作者掌握“人传人”迹象,早于官方公布时间。至少有三周防控黄金“窗口期”被浪费,这个责任应谁担?

针对质疑,今日官方回应,“2019年12月份即在密切接触者中发生了人际传播”的观点,是基于425例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做出的回顾性推论。大意是,并非当初掌握,而是后期推导。但,撰文与发表,加上审稿时间,应还是有提前量的。是上报后受阻,还是什么原因,必须彻查。

背后,症结还是,涉及突发公共卫生疫情,科学医学观点在公共决策占比问题。从萨斯到此次疫情,这都是血的教训,代价之惨烈,不容再次重演。而科技部发通知,要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研究成果应用到疫情防控中”,则是适时纠偏提醒,也需科研学术界落实。

责任,不在口号,都在细处。比如网上最基层的呼吁,面对层层口头文件执法,空喊重视,却无实质性一瓶水、一个口罩的落实支持,这或也是防疫战中最需警思之处。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