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论文作者至今“无悔”,才真奇葩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1-13 18:19 34170

□ 李晓亮

最近,两篇刷屏文:一篇奇葩论文大火;一篇大火网文奇葩。前者是火爆之意,后者字面意思,火灾。其实,二者还是有某种内在联系。

后者奇葩处,网上多有论断。大概就是自媒体通病,撰文发文,为了流量利益,不择手段。流量变现时代,名言又有用处了:百分之五十利润就会铤而走险;百分之百利润,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犯任何罪行。

“双10万+”,百分之N百了。数据看,其实早就已数千万阅读量。但,“灾难变喜事”的宣传套路,则贻害无穷,传播度越高,危害越大。这可能是未经专业训练的写手能力和媒介伦理问题,但更是良知问题。那个号,其实惯犯。之前就因为“人血馒头”问题,被封号。

没想到转世小号,又来这一套。执迷不悟,不思悔改。重复收割智商税,不是蠢,而是坏。把几十年前早就定性了人祸的巨灾,翻出来涂脂抹粉,重装吸金。不以为耻,还洋洋得意。这种精明鸡贼,才是大害。

历史不容曲解,更不容在选择性无视,甚至故意屏蔽事实,没有足够反思的基础上,狂打鸡血。当年亲历者,“三色报道”操刀者早就说过,这是一种更大的灾害。

只要舍得搜下当年全景式报道,掌握足够信息,有了独立判断,就不会被轻易带偏。民智早开,想继续忽悠,浑水摸鱼,只会越来越难。有此感慨的,可能也有奇葩论文作者吧?

作者回应,“文章有深层含义,30岁已是博导,无需拍马屁”(1月13日梨视频)。恼羞成怒,指责网友抓小辫不放,很不理解,为何不关注“正面”?至今没认识到,他成新年学术第一网红,不是因自己垃圾文,而是认为有人“眼红”举报使坏。不理解,“单位有正面形象,为何非抓住这个丑闻‘炒作’”?

不得不服,真是书斋坐久——研究员都当十年了——脑子坐“坏”了么?本末倒置,倒打一耙,恶人告状。自家单位学术刊物,国家核心期刊,且是国家两百万科研基金的重点项目,竟刊发“女德水平”的垃圾文字,为身为主编的老师的“祝寿文”。这不啻为“学术犯罪”。全民激愤,他倒装无辜。不是无耻,就是装傻。

其恩师都知请辞,多少有点廉耻心。他反质问媒体,为何揪着不放,认为网友和媒体没有羞耻心……学术不是请客吃饭,论文不是祝寿拍马。作者作为资深博导,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数百万科研经费项目能拿来“祝寿”,且还自称是“单位科研经费最少的”生态专家,那高寒区大兴安岭等林区防火救灾议题,应是专业领域吧?

看着无良自媒体兴风作浪,专业人士岂能不强力科普,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相信只要不写师娘女德,专业著述,自然不差,至少足够震慑江湖宵小。这也才不枉学界专家身份吧?

评论 2

  • 梦Dream 2020-01-14

    [白眼][白眼][白眼]

  • 詩光轨車 2020-01-13

    走过场而已,随便讲……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