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诗敏 封面新闻记者 简婷婷
排便这件事,对于32岁的小李来说就是难于登天。如果不依靠药物,十多天上一次厕所都是常事,让她苦不堪言。直到近期,通过微创手术的方式对肠道进行“改装”后,困扰了几十年的问题才终于得以解决。
数据统计,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10.0%,是最为常见的胃肠问题之一。除此之外,还有诸多患者饱受胃肠良恶性肿瘤、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腹壁疝、食道裂孔疝等相关胃肠道疾病的困扰。1月2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市级医院首创的胃肠微创中心正式投用,更多的胃肠疾病患者将通过微创的方式得到诊疗,进而实现疾病治疗的最大获益。
“如果真的不是饱受折磨,肯定没办法想象便秘这件事有好折腾人!”小李从出生起,就遭遇了便秘的困扰,而这个问题更是困扰了他们一家三代。爷爷因为长期便秘,40来岁就退休;爸爸因长期便秘,10天才能解一次大便,有明显的口臭,解出来的大便因为极其干结,甚至经常导致厕所堵塞;而她如果不依靠药物,也是经常十多天才能上一次厕所,肚子的难受感更是一天比一天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小李也曾跑遍了各大医院接受了各种药物、理疗治疗,能尝试的食疗也都试了个遍,但结果都是一停就“反弹”。
经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胃肠微创中心诊断,小李为“重度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中心主任刘雁军博士解释说,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是指全结肠或结肠各段存在传输延迟,主要是由于结肠推进力不足所致。因为结肠动力降低、结肠推进性蠕动收缩活动减少,导致了粪便通过结肠时间延长,表现为排便次数少、排便费力、粪便干结等严重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往往容易出现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多这类患者容易因常年的困扰出现负面情绪,甚至影响社会功能。”
依据小李的具体情况,胃肠微创中心给出“腹腔镜结直肠次全切”的手术方案。“传统的方式需要开腹,伤口长达20cm,术后至少一周才能下床,对患者的打击会很大。”刘雁军博士说,新的手术方式借助腹腔镜即可完成微创性治疗,腹部伤口仅是5个直径1cm的小口,无论是手术打击还是术后康复,都将大幅缩减。
12月26日,3小时的微创手术后,实现了对小李问题肠道的“重塑”。手术后的第6天,小李坐在马桶上,享受30多年来第一次“自主型一泻千里”的畅快。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