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夏衍孙女、作家沈芸:含着深情研究夏衍,原动力来自有血有肉的记忆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19-12-30 13:31 38860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封面新闻近日重点推出由封面研究院人文研究所组织评选和发布的2019·名人堂年度人文榜,其中与图书相关的“年度十大图书”“年度十大非虚构”“年度十大诗集”候选书单发布,引发广大读者积极反响,热烈好评。目前,投票活动正在封面新闻app上火热进行中。

点击图片进入投票

在“十大非虚构”候选书单上沈芸《一个人和一群人》引发很多读者兴趣。沈芸是谁?虽然在作家圈并不经常见其露面,但她在夏衍研究、非虚构写作领域,成就卓著。就在12月上旬,沈芸《南竹竿胡同113号》在浙江温州获得了《十月》杂志社第四届琦君散文奖。在该文中,沈芸记述了她与爷爷夏衍曾在北京南竹竿胡同113号的一个四合院里生活的点滴记忆与回望。沈芸用亲历者的身份回望往事,切入历史的微观层面。颁奖词认为这部作品“是一个历史时期的见证和缩影。”封面新闻对该奖项进行快速而准确的报道,传播效果甚佳。

沈芸

身为大作家夏衍先生孙女,沈芸与爷爷夏衍在京城一起生活了20年,亲情深厚。她也得到了祖父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吸收了很多来自祖辈及其亲友圈丰盈的精神营养。爷爷去世后,沈芸从回忆爷爷逐渐走向研究爷爷。在“夏衍研究”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她写出《祖父夏衍与中共隐蔽战线》等文章100多万字。参与编辑的书有《90年代的“第五代” 》《夏衍全集》等。

2019年,沈芸非虚构作品集《一个人和一群人》,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在这部作品中,她的书写围绕主角爷爷夏衍,同时辐射与夏衍同代的文化人的或精彩或令人感喟的往事。沈芸的文笔,柔韧有力,从容沉静,传神细致,文笔中透着灵气。尤为可贵的是,沈芸并没停留在回忆亲人,而是还进行了很多深度的思考,对人性复杂有丰富精彩的表达。读者从中可以获得审美的体验,思考的深度, 以及直观体验到一个逝去时代的空气。封面新闻近日也独家对话采访到沈芸。她性格直爽豁达,言辞真诚无伪,让人感受到家学绵长,素养深厚。

童年沈芸(右)与爷爷夏衍

“有这样一位爷爷是很幸福的”

封面新闻:《一个人和一群人》中关于人、景、物的回忆和描述,风格简练、克制又带着深情。尤其是《六部口街14号的来访者》、《南竹竿胡同113号》两篇,令人印象深刻。这种为文能力,首先跟您的天赋分不开,此外还应该跟您爷爷夏衍对你的点拨有关系吧?

沈芸:在琦君散文奖的获奖感言里,我曾说,我的这部分写作原动力都来自记忆,记忆是有血有肉的。很幸运,我有一个很大的天赋,是爷爷在基因里传给我的:记性好!我爷爷的记忆力是没的说的,历史上那么多大事件,他亲历了,记得清清楚楚。他的母亲(我们的太祖母),他的二姐(我们的姑奶奶)及她现在世的唯一一个女儿(我叫五姑姑,95岁了),都继承了这一脉,这些女性们都是记忆力超群。

封面新闻:身为夏衍先生的孙女,您与爷爷一起生活了20年。从爷爷那里受他言传身教,您如今回顾看来,自己获益最大的有哪些?

沈芸:我爷爷对于自己的二三代后辈没有功利要求。他对小孩子,尤其他喜欢的女孩子是很宠溺的。譬如杨绛先生跟我的姑姑是社科院外文所的同事,她们一起下干校。《干校六记》(杨绛著)还提到过,钱杨准备回京,我姑姑和女友去挖荠菜,包馄饨给他们送行。杨先生说过:“夏公对女儿没有太多的要求,很宠爱,也很放任,他女儿爱打扮,很烂漫,就是一副爸爸女儿的样子,我觉得挺好……”的确是这样。我爷爷如看到我今天能够继承了他部分的写作才能,会很高兴。但是,对于社会成就,他不会强求,他会认为,这是我喜欢做的事情,而且还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就足够了。

封面新闻:读者认识夏衍都是从他的作品,以及他是文化名人这个角度。作为他的孙女,您的感受如何?

沈芸:有这样一位爷爷是很幸福的,在他身边,我从来没有过权威重压的压迫感,哪怕是在电影方面,他也从来不会打压我班门弄斧的新观念。当然,散养不等于不教,“野蛮”生长不等于无序生长。耳濡目染的熏陶是我在他身边得到的最好教育。譬如,我们小时候在学校里学习写作文,学回来一些套话,像小学生作文里经常出现的:“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有一次,他在电影局听剧本讨论,也听到了这么一句话,忍不住“噗嗤”笑出声来,旁边的人问他笑什么?他不好回答,回到家说,这让他一下子想到了我们的作文。

上中学时,我会写记叙文和议论文了。可是,我爷爷不加褒贬,他不会手把手教的。到了我上大学,他直截了当的说,我的读书面太窄,文章写的“八股”。我爷爷对我的教育看似闲笔,但从今天回看,他似乎早就预先划出了一条轨迹,我最终还是回到他的轨迹上来了。同时,他又预设了大量的留白,让我在经过一番努力后有了自我领悟,自我实现的成就感。

封面新闻:夏衍先生是电影艺术家。你大学学习的专业也是电影。你从事的学术研究,重点领域就是电影。但您曾经写道,爷爷希望您回到文史方面的研究和写作上来。因为作为一个人综合教育的基础,电影的面太狭窄,不足以支撑知识结构的全部。现在回想爷爷的话,您有怎样的感触?

沈芸:上电影学院,我很兴奋。眼前打开了一个崭新大门。我虽然跟着爷爷看电影,也见过很多电影人,像白杨、夏梦、张瑞芳、于蓝、南北二谢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我见到他们都很稀松平常,他们会经常到家里或医院来看我爷爷。他们大人谈话,也不会把我一个小孩儿轰出去。但是,这跟系统学习电影完全不是一回事。

到了电影学院,每天填鸭式看电影,所有话题都离不开电影。一下子找到了天之骄子的感觉,飘飘然。可是,我爷爷在60年代是在电影学院授过课的,他讲剧作,就是《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那本书,他很清楚电影学院教学的常项和短板,他其实更希望我去读中文和历史。现在我也懂了,上有多少枝和叶,下有多少根和茎,这是一棵树生长的道理,也是一个人成长的道理。

我们从本科就学电影的人,普遍视听感觉好,毕竟几千部中外电影积累下来的优势,而且是童子功。我毕业后做电影专业杂志编辑,这点知识的还是得心应手的。但我爷爷对我写的电影文章不以为然,他根本就没看过。后来我转去做专职研究工作,接受电影产业史的写作任务。这时压力就来了,史学底子不够,文字生涩乏力,方法论不足。此时此刻,我总想到我爷爷对我说的那些话,字字箴言!仅靠电影学方面学识,不会让我的写作之路走得很远。

夏衍

“要触摸到属于爷爷那个时代的脉搏和灵魂”

封面新闻:您从一个孙女对爷爷的回忆到进入“夏衍研究”,让读者看到了与学院派论文不一样的夏衍研究,更深刻了解到夏衍的人品文品,性情细节。写散文与做“夏衍研究”之间的平衡,是如何把握好的?

沈芸:我不会按照学院派论文体来做“夏衍研究”,很多那种格式化文体写出来的“夏衍”,让我读起来,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我承认这些学问的价值,但是我自己做不来。我是从研究年表和书信进入夏衍研究的。这项工作一直在持续,没间断过,也不着急拿出阶段性成果。我很迷恋这一研究过程,有意思!每每触摸到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脉搏和灵魂的时候,我的满足感能让我沉浸很长一段时间。写研究性文章,我一定要恪守史料,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大胆地推测,小心地求证”。至于文章形式,我觉得还是由内容决定的,如果能做到“文史哲”融为一体,把学术论文写成散文体,那我认为是行文中值得追求的一种高级境界。

另外的一条平行线,是我写的大量非虚构散文,是关于记忆的。记忆不是单纯的回忆,不应该成为个人情绪的单向度宣泄。要让自己的记忆有生命力,一定学会把控情绪。《一九七五,那一年的夏天》,是写我爷爷从监狱里出来,为了配发他写的《我的家史》,《文汇报》的总编辑郑逸文的评价是:会写。我理解她说的这两个字,是在说,把控情绪对于一个写作者很重要。这篇《南竹竿胡同113号》,《花城》的主编朱燕玲是第一时间给予肯定的,她说,你一定要坚持写下去。我相信,她们都看到了,这种对记忆的坚持是有力量的。

童年沈芸(左)与爷爷夏衍

封面新闻:您平时会喜欢阅读哪一类型的书?

沈芸:我现在正是像我爷爷要求我的,读杂书,大致还是喜欢看非虚构和文史类。

封面新闻:您是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对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有怎样的看法?平时喜欢看什么样的电影?

沈芸:我看电影,和在学院时相比,方向不是很一样了。当自己成为一个专业人士了以后,忽然有一天觉得很无趣,看电影时,初心的快乐没有,有的是脑子里在课堂上学来的一堆条条框框,再后来就发现,与普通观众的欣赏距离越来越大。这不好,要回到初心,回到原点。当然,我们这种经过专业培训的人永远都不再是一张白纸了。但回到一个快乐观影的观众状态还是可以有的。跟读书是一样的,阅读首先是想读下去,看电影,开头的十分钟到二十分钟很重要,它决定了你坐不坐得下去。

封面新闻:您格外喜欢的影片有哪些?

沈芸:我有很多典藏影片,这些经典电影伴随我长大,也会陪着我变老,像《美国往事》、《天堂电影院》、《肖申克的救赎》等,我都能背出来了。可电视里一放,一听到片中音乐,我还会再看,就像很多人读《红楼梦》。我喜欢的电影,我会反复看,而且一定要在电影院里看,像《一代宗师》、《小偷家族》、《聂隐娘》、《罗马》,都是去看了好多遍。我也很喜欢《唐顿庄园》,赏心悦目。电影和文学,都是表达,最终都是在讲人,只不过是方式不同。以《色戒》为例,一部张爱玲不算成功的小说,被李安拍成了一部极为成功的电影,他把小说中语焉不详的地方,做了最大程度的再创作,把人性的本质做了最深度的挖掘,这是张爱玲没有完成的。

封面新闻:接下来还会继续写跟您爷爷相关的回忆性质的随笔或者散文吗?我是非常期待的。

沈芸:我最近手头还在写,不过因为年底手头的事情有点多,文章开了一个头,没写下去,速度有点慢。就像贾樟柯说的,写作是一样生理需要,不吐不快。我总是要耗到不吐不快的时候,就写出来了。

评论 11

  • 老胡 2019-12-31

    [得意][得意]

  • 老胡 2019-12-31

    [得意][得意]

  • 老胡 2019-12-31

    [得意][得意]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