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史(二):这个中国人目睹了世上第一艘航母诞生,曾提出20艘航母计划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 2017-04-22 15:51 9275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 王国平 实习生 周梓莹

1918年7月19日,英国海军七架飞机从“暴怒”号上起飞,攻击德国的空军基地,这是舰载机第一次从母舰上起飞发起的战斗攻击,显示出了新型母舰的巨大作战能力。

航空母舰的出现,让当时在英国观战的海军少校陈绍宽极受震撼,在他日后的海军生涯中对此念念不忘。

现在所有人都在等待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的消息。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入列,如今第一艘国产航母也已是静待起航。

这是我们延续了将近一个世纪的航母梦,陈绍宽是中国第一个做航母梦的人。

陈绍宽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海军将领,在海军服役40年,因为受甲午宿将萨镇冰的保荐而到江南水师学堂读书,亲历过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参加英国海军潜艇部队对德作战,考察过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过的海军装备以及作战情况。担任过“巴黎和会”中国海军专门委员,历任多艘军舰的舰长,民国政府的海军署长、海军部长、海军总司令,主管中国海军长达17年。

在他的海军生涯中,曾多次呈文,提出海军强国计划,添造航空母舰。在当时的中国,海军是一个奢侈品,民国政府无意真正发展壮大海军。

然而在陈绍宽的后半生里,这位民国“航母论”第一人只字不提海军强国梦和航母梦,似乎这一切都从未发生过。

1、英国观战 他看到航母的诞生

1909年,法国著名发明家克雷曼·阿德第一次向世界描述了飞机与军舰结合的美好景象。1912年,英国海军将一艘老式巡洋舰“竞技神”号改装成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

此后一战爆发,航空母舰的实战需求在实战中逐渐显现出来,当时一名中国军人目睹和亲历了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向航空母舰的转变。

当时,北洋政府海军部派刚从美国学习潜艇操作技术归来的陈绍宽前往英国,目的是从现代战争中汲取经验教训。

当时陈绍宽是“肈和”舰代理少校舰长,派往英国的身份是驻英大使馆武官。

陈绍宽。

期间,陈绍宽曾跟随英国海军一同战斗,因战绩卓著,获得英女王颁发的欧战特别劳绩勋章。

战争是考察军事的最佳途径,陈绍宽亲历了英军的潜艇战斗,体验到了水上飞机母舰的威力,但对他产生最大的震撼是,目睹了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的下水。

当时英国海军将建造中的大型巡洋舰“暴怒”号改建为飞机母舰时,特地将前主炮被拆除,在舰体的前半部加装了飞行甲板,铺设了木制的飞行跑道。

1918年7月19日,七架飞机从“暴怒”号上起飞,攻击德国的空军基地,这是舰载机第一次从母舰上起飞发起的战斗攻击,显示出了新型母舰的巨大作战能力。

航空母舰的出现,让陈绍宽极受震撼,在他日后的海军生涯中对此念念不忘。

1934年,他根据参加欧洲海战的经验,他写就《海战》一文,对“海战中的飞机”进行专门讨论。他写道:“现代海军在海战时,欲取攻击手段,必有赖于舰上所载的飞机。”

2、提出中国第一艘航母计划

1928年12月,陈绍宽被任命为海军第二舰队司令兼海军署署长,并晋升海军中将。

此时北伐战争已经趋近结束,民国海军也迎来一次相对的统一,这让陈绍宽看到整顿海军的希望。

在收到任命后,陈绍宽第一次提出了要发展航空母舰的设想,并向国民政府递交了一份亲自撰写的《条陈扩充海军呈文》。

在具体舰船扩充上,陈绍宽写道:“兹拟以最低限度,请添造驱逐舰四艘,约须1200万元;潜水艇二艘,约须600万元;巡洋舰三艘,约须3000万元;航空母舰一艘,约须2000万元。”

正是此条建议的最后一项,让陈绍宽成为中国提出建造航母第一人。

陈绍宽身穿大礼服像。

用2000万元添造一艘航空母舰,而且是最低限度。这对于当时的蒋介石来说,很难接受。

北伐战争结束,军阀战争趋于稳定,发展海军已经不是最迫切的需求,在加上当时国库确实空虚,这个建议最后在全国编遣会议上被否决。

计划落空,陈绍宽愤而辞职。

由于当时海军将帅人才难得,蒋介石前去挽留,并就做出扩建海军的承诺:“我们曾讲15年以内,有建设60万吨的希望。”

蒋介石还特别对陈绍宽说,60万吨的舰艇里,应该包括3艘航母。

看到航母建设有希望,陈绍宽便回到海军中任职。

3、超前的20艘航母规划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此时,陈绍宽已是海军上将。

在抗战之初,陈绍宽在江阴指挥了整个抗战期间唯一的一次海战——江阴海战。

自1937年8月16日开始,至同年12月2日江阴防线失守,前后历时108天,也是抗日战争中罕见的陆海空三栖立体作战。

当时日军出动航空母舰,几乎将中国海军主力舰艇全部炸毁,这也是中日甲午战争以来中国海军最重大的损失,此后陈绍宽又领导海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布雷游击战。

 

江阴海战中,中国海军旗舰平海号被从航空母舰起飞的日机炸沉。

直到抗战前,中国当时海军总排水量只有六万吨,是日本海军的三十分之一。其中作为主力的九艘巡洋舰中,有六艘是当初前清在国外订购的。

而日军在海战的战术运用,是陈绍宽在一战后再一次亲历航母作战。

1943年,抗日战争即将度过最为漫长的战略相持阶段,开始进入反攻时期。

当年11月,陈绍宽再次提出海军建设的规划。

当时他起初一个至今看起来仍然十分大胆的规划,提出要打造航母群的概念。

按照陈绍宽的规划,全国建设4个海军防区,每个防区设立一个支队,每个支队拥有5艘航母,并选定了象山等三处母舰军港。

20艘航母的扩建海军的计划,这远远超出了当时的国力,虽然当时陈绍宽甚至拍着桌子对蒋介石说:这笔钱国家是省不得的。但这个计划对当时已经失去海防的中国来说,仍然太过于奢侈。

4、晚年只字不提海军与航母

1945年8月,在抗战即将胜利之际,结合现有海军舰艇情况,陈绍宽制定了《海军分防计划》,对两年前的规划进行了修改。

在此次计划里,陈绍宽将拥有航母的数量从20艘减为12艘。

陈绍宽解释说,这12艘航母当然不是一次完成,期限为30年。第一个十年计划先造1万吨和8000吨航母各一艘,每吨造价6280美元。

同此前一样,这个计划依然被束之高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绍宽出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政府副主席、副省长,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1969年,因患胃癌病逝,享年80岁。

据解放后担任其私人秘书长达20年的潘守正回忆,在后半生里,陈绍宽只字未提过海军与航母。

陈绍宽曾在海军服役40年,他的父亲陈兆雄曾在清末甲午战后的北洋海军“海圻”号巡洋舰上效力。

“海圻”号是当时中国最大、最先进的巡洋舰,管带正是参加过甲午战争的原北洋海军将领萨镇冰。

一次,陈绍宽跟随父亲到“海圻”号恰巧遇到萨镇冰。萨镇冰对这个聪巧的孩子极为喜欢:

“以后我送你到海军学堂学习。”

这是陈绍宽第一次见到萨镇冰,这一年他15岁。1905年,陈绍宽在萨镇冰的推荐下,顺利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从此开启了他的海军生涯。

在海军期间,陈绍宽誓为“兴海军,振中华”和洗雪“二甲”(甲申中法海战,甲午中日海战)国耻而奋斗。

只是不知道,晚年的陈绍宽是否会想起15岁那年与甲午宿将萨镇冰的那一次见面。

陈绍宽为海军抗战题词。

链接>>>

中国航母史(一):1926年,中国第一艘“航母”

评论 31

  • 爱随风而逝 2017-04-23

    我想黑一下印度阿三的国产航母建造,来完成今天的日常任务

  • 侧身凝眸 2017-04-23

    中国当自强

  • 德米拉 2017-04-23

    亡羊补牢!也能实现强国梦!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