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 不仅限于服饰 汉服传承更需关注背后文化内涵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19-12-20 21:58 44367

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在成都武侯祠、锦里、宽窄巷子等古风雅韵的景点中闲逛时,总是能发现身穿汉服的男女行走在路上。近年来,随着“汉服风”席卷了朋友圈、微博等网络平台,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也愿意以实际行动支持汉服文化。

12月18日,在2019成都首届三国文化国际汉服节举办前夕,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成都与汉服的文化渊源,并对汉服文化发展提出了建议:“汉服文化的传承,不仅限于服饰等外在形式的复原,更在于对其书香、文雅、诗意气质的还原。“文化是魂、文化是根”,汉服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归根结底离不开文化两字。

成都的汉服研究地:

武侯祠文臣武将廊

近年来,虽说汉服文化席卷了线上线下,形成一股流行热潮,但若是要追根溯源,详寻那“原汁原味”的汉服文化,恐怕只能让大部分汉服爱好者摇头了。

那么,成都是否也有这样的地方?谭继和提供了一个答案,这里就是成都武侯祠内的文臣武将廊。

清代道光年间,武侯祠进行了一次维修,由四川大儒刘沅主持维修事宜,重新审定了树立在祠内的文臣武将塑像,至今人们所见的塑像,仍为刘沅调整后的风貌。

“刘沅是西部早期的传统文化启蒙的代表,更是当代大儒,他主持维修的武侯祠文臣武将塑像的服装,就是根据大量的历史文献还原得出的,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也是汉服文化研究难得的宝贵样本。” 谭继和告诉记者。

文化为魂

汉服传承还需注重气质培养

成都,这座拥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书写着独属于成都平原的文采风流。这是一座诗歌写就的城市,古往今来,多少文化名人在成都留下了自己的诗意与情怀。从西汉扬雄的一篇《蜀都赋》中,我们得以窥见古时成都的景致。

正如俗语有言,美人在骨不在皮,“服饰文化也不仅仅体现在外在形式,而在于内涵。”谭继和告诉记者,服饰也可以体现古时的礼节、礼制,体现对礼仪的规范。

“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习汉服的外在款式,还要重点关注汉服背后所代表的书香文雅气质。”在谭继和看来,成都本就是一座充满了书香诗意的城市,传承汉服文化不仅在于穿上衣服,还必须要有与汉服相匹配的内在气质。

“文化是魂,文化是根。”谭继和告诉记者,汉服传承归根结底在于文化传承,这也正好与三国文化中的礼制文化能相互贴切。

评论 16

  • fmst 2019-12-26

    [微笑]

  • fm698929 2019-12-25

    [得意]

  • 君天下 2019-12-23

    限于服饰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