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在四川(14)|陆游入川②:实地考察建康府要塞,梦想着能迁都建康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19-12-10 17:39 108035

陆游在四川(13)|陆游入蜀①:为了生计,陆游决定远赴夔州出任通判

陆游一家乘船从山阴县出发,沿着运河,经萧山,进入京城临安府。

闰五月二十八日,陆游去西湖游玩。他离开京城已有8年,看到西湖园苑中的竹树似乎又老苍了许多,柳树也长高了不少,长桥寺也多处修葺重建。睹物思情,陆游感慨“旧交多已散去,或贵不复相通”,昔日的老朋友大多各散四方,有的富贵了而不再有联系。

不过,一路行来,还是见到了一些官员和朋友,大家把酒言欢,群集宴饮,倒也快乐。如在京城时,“二十五日晚,叶梦锡侍郎衡招饮,案间设矾山数盆,望之如雪。”“二十九日,沈持要检正枢招饮,邂逅赵德庄少卿彦端。”“六月五日早,抵秀州,见通判权郡事右通直郎朱自求、员外通判右承事郎直祕阁赵师夔、方务德侍郎滋,务德留饭。”

南京石头城老照片(资料图片)

陆游主张定都建康府

七月,陆游一家来到建康府。

作为六朝古都,建康因扼守长江天堑,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南宋初,建康差点成为国都。经靖康之变后,宋朝被迫南迁,但以何地为国都,大臣们争论不休。

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主张定都临安府,其真实原因是临安靠近大海,一旦有事,可以从大海逃跑。建炎三年(1129),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就曾经从浙江舟山逃到海上流浪过一段时间,最后在温州上岸。

以名将宗泽为代表的主战派则认为,要恢复中原失地,必须定都建康。待收复中原后,再还都汴京。不过,最后宋高宗还是听从了秦桧的话,定都在临安府。

陆游是赞同定都建康的,隆兴二年(1164),在隆兴和议即将谈成时,陆游还上书进言在建康建都,以求长治久安。尽管朝廷连个喷嚏都没打一个,陆游碰了一鼻子灰,但这次路过建康,陆游还是非常认真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登上石头城进行实地考察

在《入蜀记》中,陆游写道:“(七月)五日……过龙湾,浪涌如山,望石头山不甚高,然峭立江中,缭绕如垣墙。凡舟皆由此下至建康,故江左有变,必先固守石头,真控扼要地也。”

石头山即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鼓楼区清凉山一带,有“东吴第一军事要塞”之称。石头城始筑于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建安十七年(212),孙权在石头山金陵邑原址筑城,取名“石头”,作为最主要的水军基地。

石头城扼守秦淮河与长江的交汇口,“因山以为城,因江以为池,地形险固,尤有奇势”,是保障建康城西部安全的军事重镇,也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石城虎踞”之称。

七月七日,陆游登上石头城,“西望宣化渡及历阳诸山,真形胜之地。”陆游还进一步设想,假若有朝一日朝廷定都建康了,石头城仍是至关重要的军事要塞。

针对有的观点认为如今都城已经南迁到临安了,即使守着石头城也没有什么意义,陆游认为这种观点是没有经过大脑思考的。陆游分析说:“秦淮乃横贯城中,六朝立栅断航之类,缓急不可复施。然大江天险,都城临之,金汤之势,比六朝为胜,岂必依淮为固邪?”

来到采石矶,看重此处的江防

七月十一日,陆游来到离建康不远的采石矶。“采石一名牛渚,与和州对岸,江面比瓜洲为狭,故隋韩擒虎平陈及本朝曹彬下南唐,皆自此渡。然微风辄浪作不可行。”这一段水路,是南宋朝廷退守江南的重点防守区域,隋朝大将韩擒虎讨平陈朝、北宋名将曹彬灭南唐政权,都是由此突破渡江。如果朝廷不重视这里的江防,后果将不堪设想。

迁都,一直都是陆游的主张。即使到了夔州,晚上做梦也都在说迁都的事情。来看他的《记梦》诗:“梦里都忘困晚途,纵横草疏论迁都。不知尽挽银河水,洗得平生习气无。”

在梦里,他忘却了自己的困境,仍不忘草疏迁都建康的观点。以尽挽银河水的决心,突出表现难洗平生习气即坚持抗战的初衷,坚持隆兴二年(1164)《上二府论都邑札子》的思想:建都临安府不过是权宜之计,只有建都建康府才是上策。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做到了。

黄勇/文

【下期关注】

请看“陆游在四川(15)”。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