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蔡世奇 刘牧雨
12月10日,“新物种·进化论”华西都市报创刊25周年论坛暨封面新闻用户节上,中宣部媒体融合专家组专家、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发表了题为《新兴技术对媒体的影响》的演讲,分享了他在研究、观察媒体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为媒体发展带来的变化。
赵子忠提出,对新物种的学习和研究应该是长期功课,比如在2013年的时候,他在寻找4G能给我们带来什么,那时自己担任一家创业公司的顾问,那家公司就是字节跳动,他们推出了今日头条和抖音;如今研究5G技术,赵子忠仍然在寻找5G能给人们带来什么,他认为封面传媒的5G+AI非常值得学习。
“之所以要向新物种学习,是因为我觉得在今天还有一个新生态,我们现在对于未来的五年和未来十年传媒发展分别做了一个判断。”赵子忠说。
2019年是一个技术新生态的转型期,5G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还有区块链、物联网整个的技术生态都会发生巨大的转型,从而催生出更多的“新物种”。未来五年5G会为人们带来一个中短周期的变化,3G技术成就了微信,4G技术促成了抖音,5G时代能“爆红”的应用场景是什么呢?赵子忠指出,人工智能是一个更长周期的技术生态变化。
上一个技术时代获得成功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容易面临转型的困难,赵子忠指出“原生”是转型难的关键问题。
赵子忠表示,5G技术为媒体带来的最明显的变革就是万物皆媒,我们会遇到更多的采集、集成和分发的媒体变化,广连接带来了更多连接的可能,整个业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5G带来的第二个影响是人机共生。“我们在这样的一个高速互联网下会采集更多的内容,我们面对着编辑系统必然是人工智能加人工的方式。我们会面临越来越多的人机共生的现象,第三点就是原生的问题,一定是要在5G的原生态下的创新,是5G的发展趋势,而不是把报纸、电视搬到5G上来,最主要是要在原生态下找到原生态的创新。”赵子忠说。
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上的应用,赵子忠建议媒体要在更底层的算法、算力、数据上下功夫,这是核心的动力和源泉。
赵子忠觉得对人工智能应用方向有着不同的关键点,他认为对于传媒行业而言,提高效率和情绪应用是很重要的两个方向。第一点是提高效率,赵子忠用机器写作为例,写作机器人一分钟能写一万字新闻,一分钟能够编出一百条视频,这种效率能够将采编人员、分发人员从一些机械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他们工作质量,并降低他们的工作强度。
第二点,情绪应用方面,赵子忠以微软的人工智能小冰为例,这是一个18岁的文艺女青年的人工智能,它有着自己的情绪变化,一不高兴就会写最忧伤的诗,画最忧伤的画,想让她高兴可以通过打赏、表扬等方式。“我们传媒是需要跟人的情绪有互动的,仅仅提高效率提高产是没有前途的,因为谁都可以做,而情绪互动是可以做出特色的。”赵子忠说。
评论 7
柯达圈儿 2019-12-10
人机共生和万物节能??期待5G
小花花 2019-12-10
人工智能可以一分钟写一万字心得,裁处一百条视频,但是他无法理解某段文字对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带来什么样的情感,。有些文字传递着什么电脑不知道,但是读这段话的人他知道,所以利用人工智能的同时,要重视和人的互动。
我的依靠 2019-12-10
3G成就了微信,4G促成了抖音,搞得我有一点点期待,5G会带来什么惊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