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熊跨界文学创作《没有终点的列车》 实现从影像到文字的回归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19-12-01 16:16 35588

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生命是否需要预设?如果生活是辆没有终点的列车,我们会驶向何处呢?

12月1日上午,2019成都天府书展,《没有终点的列车》作品分享会以别开生面的角度带给了现场观众一场独特的阅读体验。

书籍《没有终点的列车》的主人公是在文学作品里显得相对“沉默”的“70”后,这群人出生于改革开放元年前后,经历过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很多重要时刻,他们是有独特时代气质与精神追求的一代人,作者巧妙的把这些时代印记浓缩在书中的主要人物身上,赋予他们鲜活的灵魂,完成了对一代人的精神赋形以及对一个时代历史面影的扫描,让读者入情入境。

作者李飞熊是四川广播电视台的导演,获得过“星光奖”“金熊猫奖”等纪录片重要奖项,是一位优秀的纪录片导演。《没有终点的列车》是李飞熊尝试文学创作后的第一部作品,作品一经问世就颇受关注,入选文艺联合书单9月榜。活动嘉宾则是来自成都广播电视台《爱阅读》主持人、成都十佳节目主持人宫园源。两人以音乐为切入点,围绕“望见那望不见的”主题展开话题。

嘉宾宫园源提到,被誉为印象派鼻祖的音乐大师德彪西喜欢用音乐描绘风的气息,他还喜欢水,这些风水流转的音乐虚幻飘渺,像极了作者笔下的爱情,可触可闻、虚实结合、亦真亦幻,即便不知道终点在何处,仍旧用尽全力去爱,为自己点一盏灯,照耀彼处去,望见那望不见的终点。

作者李飞熊非常赞同,他讲到书中就提到了德彪西的《牧神午后》,音乐确是创作本书时有意考虑的一个因素,因为音乐的时代性非常鲜明。在书中主人公周行健、马洛、罗秉晖、王立言等人生活的时代,他们喜欢的音乐带有两极化的先锋气质:一极是具有关注社会意识的摇滚乐,譬如国内的“魔岩三杰”、黑豹乐队、子曰乐队等,国外的披头士乐队、涅盘乐队、皇后乐队等;另一极是西方的印象派、古典音乐。前者有批评有愤怒,后者是对人性地阐释。就像书中人物所孜孜追求的诗意和精神世界一样,这些音乐是他们在现实中寻找不到伊甸园时的避风港,能给他们心灵的慰藉。无论是在已经远去的时代还是在当下,音乐对人的影响都是异曲同工的。书中的故事和爱情给人以音乐结构的感觉,那可能是与在写作时有意布局的画面感有关系。

访谈式的分享会,嘉宾与作者一来一往的思想碰撞,让现场的观众意犹未尽。

评论 1

  • lmf 2019-12-02

    涨知识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