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瓶男孩”成奶爸:感谢华西都市报为我的十年做了个总结

封面新闻 2019-11-27 09:35 84330

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雷远东 李佳雨

2018年的三月初春,北川曲山,“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内。

站在自己的巨幅照片旁,李阳已不是十年前的模样。照片中的他,置身废墟之上,为压在水泥板下的同学高高举起吊瓶,在频频余震和乱石飞溅中,这个17岁少年是一动不动的“人肉”点滴架。

因为这张照片,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被称为“吊瓶男孩”。

2019年的11月小雪,北川新县城,居民小区外的一家酒楼门口。

站在不断到来的亲友间,李阳比一年前又胖了点点。他带上眼镜,穿着夹克,笑着感谢每一位来客的祝福,怀中蓝色小毯里裹着的,是一个胖乎乎、软绵绵睡得正香甜的小婴儿。

他是李阳的儿子,这一天,就是小家伙的满月酒。

“去年你们的采访,也是我对自己震后十年的一个总结吧。”李阳觉得,人生的节点总是很巧妙。2018年5月,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在“5·12”汶川特大地震震后十年的大型报道中,就将他的故事作为开篇。

当年,李阳在震后被评选为“抗震救灾优秀少年”,两年后,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学。随后,他参军入伍、毕业择业,安家工作,除了填写资料和档案,从未主动对旁人提及,在那场举国哀恸的大灾难中,还是高中生的他曾因为勇敢参加救援而被表彰。

时光荏苒,很多事情都已经改变。

对于李阳而言,在去年的报道中,他讲述了自己十年成长的经历。他早已不是被单薄标签所设限的“吊瓶男孩”或者是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在他的名字前,可以加上的经历有了很多,是当过兵的战士、支教一年的老师,也是一直爱运动的篮球手,拿到国奖的名校学霸。

对于讲述这段故事而言,文字加上视频的全方位呈现,在当日就登上热搜。在一个个体的成长背后,更多读者感受到的是四川在震后重振山河路的坚定,是面对任何灾难,最好的祭奠,就是凤凰涅槃般的进步。

李阳看到报道时,感觉很奇妙。少年的十年成长,就是那些在当时看起来很普通的选择,却最终成为了现在的他,长成大人,他要更加坚定向前走。

“你们为我的十年做了个总结,我很感谢。”报道之后,李阳换了一份更有挑战性的工作,有了一份无比契合的感情,接着,结婚,做父亲,有了自己的小家。

他感谢这一次的记录,感觉自己和这里有了莫名的联系,逐渐养成在封面新闻上阅读的习惯。一次出差,在归途飞机上,看见华西都市报,他觉得倍感亲切,“就是人还没到,但已经到家的感觉。”

在李阳的心中,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的报道,定格下了时间意义。

在那些记录中,遇难者坟前的小树成荫,幸存者脸上的笑容重现,新生儿已成茁茁少年,崭新的北川县城是美好的家园。而这十年,幸存者的人生,已经嵌入波澜壮阔的中国故事,有跌宕起伏,有扣人心弦,有欢笑悲喜,更有平静安然……

“做时代的记录者,并不是空话。”如今,在李阳的小家庭里,这对新手爸妈们在计划着更远的未来,他说,会继续关注着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他期待着见到更多有血有肉的故事,更期待着越来越好的未来。

为庆祝华西都市报创刊25周年,同时,感谢超千万用户对封面新闻客户端的喜爱,12月10日,“新物种·进化论 华西都市报创刊25周年暨封面新闻用户节”将在成都正式启动。

此次活动将开启为期三个月的盛大用户互动活动,并向您发出诚挚的邀请:欢迎每一位老友、新朋重逢欢聚,见证我们的成长,以及,新物种拔节向上的朝气。

评论 24

  • fm698929 2019-12-05

    [得意]

  • fm499530 2019-12-03

    总结的就是好

  • fm569118 2019-12-03

    [得意]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