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礼辉:虚拟货币存在技术和经济缺陷,短时间内难以进入大众化交易场景

封面新闻 2019-11-13 14:41 34088

封面新闻记者 张越熙

11月13日,《财经》年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提出观点,虚拟货币短时间内难以进入大众化交易场景。

近期,Facebook发布加密货币项目Libra白皮书,再次将金融科技推向了舆论高峰。李礼辉针对数字货币热议问题发表了看法。“法定数字货币具有法定地位,具有国家主权背书,具有发行责任主体的数字货币构成法定数字货币,现有的区块链技术无法达到超大市场零售级别的高并发需求。”李礼辉预测,法定数字货币应该会保持技术中性,不依赖单一技术,也应该会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以保证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可靠性,保证货币调控效率。

谈及虚拟货币的经济基础与技术缺陷,李礼辉认为,公有区块链社区的coin或者token可以定义为虚拟货币,虚拟货币没有合格发行责任主体,没有实体资产支撑,没有足够信用背书,区别于法定数字货币,也区别于可信任机构数字货币。李礼辉提到,虚拟货币有生存土壤,公有区块链社区通行网络共识的治理机制和发行虚拟货币的激励机制,虚拟货币是参与者认可的等价物和支付工具,虚拟货币也有市场需求,比如交易可匿名,可跨境,但是也难管制,目前虚拟货币还是存在一定的技术性缺陷。李礼辉认为去中心化的公有区块链架构,在这种架构下,全网验证需要超大规格的数据同步,各个节点的运行能力需要达标和均衡,因此无论是比特币还是以太坊,至今仍然尚未解决交易效率和规模化问题。其次虚拟货币尚存在一定经济性缺陷,比如缺乏足够实体资产支撑和信用背书,价值不稳定,投资性太重,因此难以进入大众化交易场景。李礼辉举例,2018年比特币触底3158美元,比最高价缩水84%,全球虚拟货币总市值由年初的8450亿美元下降到1100亿美元,跌幅接近87%。

谈及数字货币的可信任化前提,李礼辉认为,能够成气候的数字货币必须是可信任的,法定数字货币因为法定地位和国家主权背书而可信任,其他任何机构的数字货币要做到可信任,必须做到具有公众信任机构的信任背书,具有商业价值的客户规模,具有高效可靠的金融交易和支付平台,具有可审计的金融资产支撑,具有行政许可的市场准入。

数字货币为我们带来了现实的挑战,但也意味着机遇。李礼辉建议,第一,我们应该掌握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的主导权。比如要进一步落实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的国家战略,明确产业政策,对数字技术研发企业的专业人才给予税费方面的优惠,鼓励数字技术研发和应用,国家队加民营队、大中加小微,在数字技术的关键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同时,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也要进一步研究,比如替代范围的选择、可控匿名的尺度、脱网运行的技术等等。李礼辉强调,数字货币在未来全球数字经济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当前我们有必要研究发行由中国主导的全球性数字货币的可行性路径和实施方案。

第二,应加快数字金融制度建设。立足于保证数字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应抓紧制定数字货币发行、数字金融市场监管等制度。应该抓紧研发数字金融技术国家标准,建立专业化的数字金融技术应用审核和验证体系。在数字金融全球制度的建设中,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并且争取应有的话语权。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