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当代影像馆副馆长程基伟:将生活融入影像艺术“新地标”

封面新闻 2019-11-13 10:39 40644

封面新闻记者  吴德玉 摄影报道

人物介绍

程基伟,2013年法国留学归来,现任成都当代影像馆副馆长。

成都,以麻辣休闲著称,但只是这座城市多重性中的一面。在街边网红面馆打个卡满足味蕾后,并不妨碍年轻人们擦掉嘴巴上的油珠珠,继续流连于博物馆、美术馆。今年35岁的程基伟 ,每次从国外回成都,一定要找个路边苍蝇馆子吃一顿,才能把自己的胃找回来,让自己的心安定。程基伟本科在四川大学就读绘画专业,后来去法国攻读的艺术与文化产业的研究生,如今,他是成都当代影像馆的副馆长。

明年4月,这座城中文艺青年热衷的打卡地将迎来开馆一周年纪念日。影像馆创始人钟维兴先生接受封面新闻记者曾采访时说:“这座馆,在北京比在成都出名,在法国比在中国出名。”程基伟相信,凭着大家的不懈努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成都人知道,并爱上这里。

成都当代影像馆

留学之后回国  

  因为亲情也因为美食

11月9日下午,《她说》开幕,这是当代影像馆自开馆之后的第10个大展,通过7位女艺术家的影像作品,看见7种不同的生命体验。从开幕前对嘉宾的迎来送往,到留意对谈现场的一些瑕疵提醒小伙伴下来总结,他全程在线。

硕士研究生毕业的程基伟没有选择留在艺术气息甚深的法国,原因都非常的私人,一是几年的欧洲饮食没能改变他顽固的成都胃,二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龙应台曾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程基伟说:“父母曾经挥手送我上车,嘴里念叨的再见,是再见,不是再也不见”。

2015年,在电子科大成都法语联盟做文化主管的程基伟遇到了人生中的伯乐。成都当代影像馆创始人钟维兴先生来“寻人”,因为他有一个宏伟的计划——筹备成都当代影像馆。他希望找到一个有艺术背景、又会法语的人,要随着他去遍访当代摄影大师。

程基伟感到很幸运,自己没有荒废专业,并且穿梭在艺术殿堂与当代大师之间,正在一点一点地为成都的艺术氛围“添砖加瓦”。

从筹备到开馆,程基伟跟随钟先生无数次出国,2017年有一次绕了地球一圈。半夜醒来,他都要先确认一下,自己究竟是在国内还是国外。

罗伯特•弗兰克、威廉•克莱因、约瑟夫•寇德卡、艾略特•厄韦特、萨巴斯提奥•萨尔加多、贝尔纳•弗孔、细江英公、荒木经惟、马丁•帕尔……2015年起,钟维兴开始系统拍摄世界摄影名家。走进,文字、图片、音频、动态影像、纪录片等多种表现方式,完整、立体、鲜活地把91位当代摄影大师记录下来。

这张巩俐是马克•吕布拍摄的

对话全球大师

   泰斗级人物也有可爱面

虽然有留学经历,但文化产业这个专业在国内很少。从接手做这些项目开始,程基伟不断和这些摄影大师见面,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对他们有更深入的了解。“用钟先生的话来说,每天都在上大师班。这些知识的积累和关系的建立,对以后的工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有前面这些无数的大师以及这种私人之间的关系,你会发现,他们身上有太多太多的东西是你之前没想到的,他们这么大牌了,却还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和你想像当中的摄影大师不一样,这些很有意思。”

这91位摄影师中最有趣和最好玩的当属法国著名摄影家贝尔纳•弗孔,“弗孔他非常简单,是个怀有童真的诗人,他在任何场合都说:‘我首先是个诗人,然后才是摄影师。’”

作为后现代摄影师中最早使用置景摄影摆拍手法的摄影师,贝尔纳•弗孔镜头下的孩童、人偶,在自然环境下,享受着“悠长假期”。作为成都当代影像馆的第一大IP,贝尔纳•弗孔1975年到1995年之间的所有摄影作品都进入了馆藏,当代影像馆对他出版了三本图书,和一部完整讲述他艺术创作的纪录片。为迎接成都当代影像馆开馆,弗孔送来一份礼物——把自己的“家”搬了过来。展厅复原了他位于普罗旺斯的小木屋,那是父母的家,里面有许多非常重要的东西。小到一个彩陶盘子的摆放,摆满食物的餐桌,还有他小时候的婴儿椅、儿时的床榻。

贝尔纳•弗孔的“家”

在馆内巡视时,看到贝尔纳•弗孔的“家“,程基伟笑了:”你一定想像不到,弗孔会在Ins上发现自己餐桌上那杯绿色饮料都快没了。连这点细节他都看到了,他就是这么有趣。“

当代影像馆成为年轻人热衷的地方,有时候甚至一天内有600多人买票入场。从今年4月18日开幕到10月27日,已经有了四万多观众。“这对我们来说是比较意外的事情,没想到会有那么多观众。年轻观众特别特别多,大概百分之九十的观众都是年轻人,而且他们对每个展厅的关注点又不一样。传统的摄影师喜欢布勒松、萨尔加多的作品,非常多的年轻观众喜欢弗孔的作品。 ”

专业融入生活

 业余生活:看书+看展

文化产业研究生,回国后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程基伟也觉得幸运。他坦承:“包括我周围的很多年轻人,工作和专业没有多大的相关性,而是为了生存在做一些必须要做的事情。之所以说我很有幸,是因为我的专业和工作契合得很好,既是生活的部分,又把专业浸入到生活当中去了。“

▲程基伟在布展现场

除了工作,程基伟的业余时间基本就是看书、看展。“因为我和老婆都不是喜欢出去耍的人,都是喜欢读书的人,业余时间绝大部分时间在书房里,屋里的书柜占据了一大面墙。每次去巴黎,除了必要的碰面都是去看展览,很多城市都有小的艺术馆,市中心对我来说没什么意义,千篇一律。””

程基伟说:“从2015年开始经手这个项目,钟先生对场馆的硬性投入是不可计量的,建筑本身的改造也花了很多很多钱,不可估算。作为创始人,他已经把这件事情想清楚了,他对这个事情的目标和初衷就是:‘我既然决定要做,展览质量就一定要做得很好,如果做得很糟糕,品质也做得很一般,就没有意义。’我一直说我有幸进入到这个行业,有幸遇到钟先生这种思维很清楚,有情怀的人,艺术上的追求很明确。他较晚从事摄影,但在艺术上对自己的要求超过很多艺术家。对自己的作品如何表达,怎样表达有清晰的思路,他会不惜一切代价把作品做好。他除了看展之外,都在不断地学习。每次看新的展览,都思考更不一样的东西。我们甚至跟不上他的想法。不仅他在学习,同时也迫使我们不断地学习。”

让青春力量激荡,让青春正气昂扬。

封面新闻长期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你心中的新青年”人选。

哪些向前奔跑的身影曾感动过你?

快来给我们推荐吧!

【推荐方式】

欢迎通过封面新闻APP的爆料平台,推荐你心目中能够代表中国力量的新青年;与此同时,也可以在封面新闻微博、微信等平台的相关稿件下方留言,欢迎向我们推荐。

【推荐标准】

①年轻:14-40周岁②正能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③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甘于奉献④创新力:勤于学习,善于创造⑤引领风潮:在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


评论 5

  • 人類模型 2019-11-13

    期待想去看看

  • 轻雾山林 2019-11-13

    期待一场既高端又具亲和力的大展

  • 玩家L 2019-11-13

    可以去看看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