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声|体验不同的表演艺术、手工艺品、仪式、美食……希玛珠莉·古榕:文化旅游会加强活态遗产

封面新闻 2019-11-13 17:23 39887

个人简介

希玛珠莉·古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化部门负责人

(本文系根据希玛珠莉·古榕在“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国际论坛”的演讲稿整理,有删节)

人类文化遗产不仅仅指遗迹和收藏品,还包括生活方式,是指从祖先传承下来的东西,比如说口头上的表达方式,表演仪式或者是节庆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活态遗产,我们了解我们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意义,以此来了解整个世界。而且我们也有了生命的延续感和认同感。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有着文化的多样性,所以一直都在体现着人类的创造力和源泉,它也是人和人之间、代与代之间不断传承实践的东西,也在不断被创造着。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当时有五个表现形式,包括口头表达、表演艺术、社会习俗、仪式和节日活动,也包括有关自然和宇宙的知识以及实践,还有传统技术。这些表现形式之间的区分并不是那么严格,而且也经常不固定,在各个社区和各种人群之间也是不一样的。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局限于某个单一的形式,而是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形式。

联合国提出来的每个具体事项,都被概括在《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包括经济与环境问题。旅游业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紧密联系很多国家,关乎社会、经济、环境,而且每年创造的收入能够达到3万亿美元。2018年一年就有55.4亿人次旅客到中国来旅游。旅游也是一段旅程,包括时间、空间,各种文化民族之间的交流,旅游业在生成之时与跨文化的对话和理解方面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旅游业同样让地球居民有更好的生活,并且为他们和平和心灵安静做出巨大的贡献。

文化对于社会群体具有不可估量的内在价值,这也是旅游业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旅游业是可以继承发扬保护有形和无形资产同时可以做到。同时可以促进艺术、工艺和其他的创新活动。我们旅游景点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来自文化方面的魅力,可以将传统旅游结合创意旅游,给游客更加真切的体验。通过旅游我们看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它的活力。通过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来。通过旅游业我们知道文化作为资源如何得以应用和管理,从而形成一个有意义的跨文化对话的基础。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旅游业巨大的动力,而且它也让人们体验全球各地不同的表演艺术、手工艺品、仪式、美食等等,因为文化而激发出来的互动,也让我们有了更活跃的对话,而且让人们懂得以更加包容平和的心态看待这个世界。所以我们一定要鼓励,让活态遗产在旅游业当中发挥他们的作用,而且遏制青年和一些所谓边缘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迁徙,增加当地居民的自豪感,为当地带来巨大的收入,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文化旅游中,我们游客基本的旅游动机主要是学习、发现、体验,认识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带来的魅力。这些魅力可以体现一个社区特有的特点,包括他们的情感、性格,包括兴趣等等。它也涵盖艺术文化、历史文化遗产、烹饪、音乐和他们的生活方式等方面。所以说活态遗产在文化旅游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文化旅游也是一个逐渐扩大的产业,而且它的发展速度非常快,长期以来都会高速增长。过去几年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在发展中国家,我们的旅游业增速尤其明显,我们有理由相信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文化旅游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而且文化旅游和旅游产业还可以带来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好处。通过给当地创收,还可以加强当地的活态遗产,强化这个概念。从人的层面来说,它可以提升当地居民的成就感,巩固他们的价值观,以及为他们带来更多的生活乐趣。所以它是有极大潜力的产业。

虽然旅游业有潜力发展、继承和保护所依赖的遗产,但是如果管理和控制不当,长此以往也会损害相关的社会资源。有无数的例子已经说明,不当的管理和控制,不管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都对旅游资源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并且降低了当地整体发展的潜力,也会损害一个群体当地居民的自我形象和他们的文化价值观,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要保护旅游业的发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鉴定、保护和维护。在这种发展道路当中,可能还有巨大的弊端。我们还需要去克复,比如大众旅游,当地的文化通常会被边缘化,而由于发展的重点放在固定和有限的景点上,所以也为一些文化活动提供了服务。

文化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往往可能因为当地有限的活动而被削减,有选择性或者非情景化的展示,大众旅游等等都仅仅是活态遗产当中,这是我们推广这个概念时所遇到的一些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要周全地进行管理和开发,而且也只有与旅游利益相关者和管理者相互的理解,在他们文化资产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进行,才可以代代相传。

21世纪也面临很大的挑战,一些文化遗产如果不被合适的保护,它们将逐渐消失。我们不仅是要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文化遗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非常有利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只有当所有方面都各司其职,而且把各项工作都做好,才能实现一个整体系统的平衡,通过相互的理解和尊重来激发当地的潜力。我们可以把这项工作做得比较好,我们也必须要寻求到一种平衡关系。是什么平衡关系呢?那就是活态遗产文化,商业化一旦开发,商业可行性和过渡商业化之间必须取得平衡。我们在推广这个模式的时候,一定要同时为当地居民带来最大的利益,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也要促进核心文化价值和旅游发展,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必须要不断教育和引导它的利益相关者,一定要对他们进行意识上的普及和教育,而不能把遗产简单看成创收工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在积极采取行动,以展示文化在社会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中变革力量。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强力合作伙伴,他们认同全球发展观念,而且将文化置于文化和社会转型的核心位置。现在中国已经有55个项目申遗成功,其中4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12个创新型城市。

举一个例子,从2017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和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合作,探索活态遗产和协同创新等等效应,在中国取得非常大的成就。同时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项目三期(2017年到2020年)启动,在这样的框架倡议之下,世界遗产地可持续生计项目试点活动,就是为了探索保持与经济发展的平衡。通过当地居民振兴传统艺术,并且将它们转变为创收工具。我们也把活态遗产看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频、促进性别平等,以及当地可持续发展方面都有极大的作用。

文化旅游业发展是双刃剑,一方面极具吸引力,一方面又极具挑战性,活态遗产是否能够管理得当关系重大。只要管理得当,会给我们当地整体发展带来巨大的好处。但一旦管理不当,将会导致旅游过度开发,过度的商业化,以及去情景化,这将对我们的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极其不利,而且现存脆弱的活态遗产将被削弱和破坏。

整理/封面新闻记者  薛维睿 

评论 3

  • 薪尽自然凉 2019-11-20

    哎哟不错哟

  • 蕴藏春秋 2019-11-13

    太美了.文化与历史结合的艺术.

  • 零点过十分 2019-11-13

    保护,传承,争取发扬广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