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读诗|赏析:施茂盛《孤独》

封面新闻 2019-11-06 17:54 34851

诗歌就是生活,欢迎来到由封面新闻、成都广播电视台听堂FM与《草堂》诗刊联合推出的 “草堂读诗”,我是读诗人涓子。今天我们来赏析施茂盛的诗歌《孤独》。

60后诗人施茂盛,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诗歌作品。出版有诗集《在包围、缅怀和恍然隔世中》《婆娑记》。

来听听今天要赏析的诗歌《孤独》:

孤独

已经很长时间了,每每我独饮,
或者去街角的超巿买一包烟,
有时是在骑单车赶往西沙垂钓的路上,
耳畔总会有个声音在说:这孤独不适合你。
但它却时时都在。有时是为一棵老树长出新芽而承受。
有时是为一座落暮中坍塌的建筑,
它像跃入大海的鱼背,从我身旁缓缓滑过。
似乎在我身上,它们都能找到自己应有的源头。
仅仅是种感受即已足够。
有时失而复得,
有时又久不离去。
仿佛这孤独,也有了德性。
而你们还会看见自己身上那些滋长的孤独,
正来到我的身上集合、汇成。
当我安静下来却时时还想说点什么。
当我长久彷徨、迷失又在瞬间突然清醒。
那些喃喃自语中卷曲的语言的孤独。
那些不小心触及的灵魂的孤独。
那些时时被不合时宜的赞美所袭扰的孤独。
那些生活还来不及眷顾的你们的孤独。

对于《孤独》这首诗,诗人、评论家辛泊平说:孤独,我们都曾有过,都曾读过,但是,孤独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面容?每个人经历的孤独是否同一个?什么样的孤独才真正适合你?可能许多人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然而,诗人施茂盛想了,他说“这孤独不适合你”。

诗歌前几句是日常状态的描述,有一种镜头感,也让人生出一种寥落,然而,它是真正的孤独吗?诗人没有明确告诉我们,他只是说出了一句似乎没有因果的话——这孤独不适合你。也正是这一句,让题目里的“孤独”不再单一,让整首诗有了另一种可能。

接下来,诗人没有顺着这种不可能写,而是写出了许多可能,比如“为一棵老树长出新芽而承受”,比如“为一座落暮中坍塌的建筑”,它们不是奇迹,而是日常状态。可以这样说,面对眼前普通的事物,诗人并没有熟视无睹,而是饱含深情,他感受到了时间的飞逝与生命的脆弱,这些日常状态都是时间的表现形式,是生命诞生与消亡的感动与伤感。而这种伤感似乎又不关生存,不足为外人道,所以,孤独出现了。当然,这种孤独不会带来绝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诗人生命感的文字表达,是生命超越生存的诗意状态,它是一种积极的人生经验。

诗歌的最后两节,诗人不再局限于自身的孤独,而是把眼光投注到更多的人。诗人在孤独中彷徨,迷失,清醒,但他希望人们能从物欲中解放出来,发现灵魂的光芒,哪怕那种光芒里带着孤独的影子。这些让我们努力逃避的孤独,恰恰是生命的意义。对于挣扎于生存与精神困境中人而言,这样的孤独是一种洗礼,也是一种救赎。

诗歌就是生活,“草堂读诗”,有温度有质感。施茂盛的诗歌《孤独》今天就赏析到这里,感谢关注,下期再见。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