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来了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 2017-03-28 03:31 5619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成后,将成为成都人的生态乐园。

好山好水好成都,绿水青山是百姓的“幸福靠山”。相当于5个青城山景区面积,成都人的生态乐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将于2020年初步建成。

这个建成面积达1068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涵盖了成都平原东缘龙泉山脉成都段,其中绝大部分区域为生态保育区,严格保护森林植被,到2025年,将形成国际领先、国内知名的“城市森林”旅游目的地。

大手笔

面积1068平方公里

相当于5个青城山景区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成后,面积将达1068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青城山景区,1.7个中心城区,其中绝大部分区域为生态保育区,严格保护森林植被。到2020年,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将初步建成,到2025年,将形成国际领先、国内知名的‘都市森林’旅游目的地。”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范围主要为成都平原东缘龙泉山脉成都段,北起金堂县、南至天府新区、西靠龙泉驿区、东临简阳市,包括以龙泉山为主体,以三岔湖、龙泉湖、翠屏湖为代表的龙泉山山体的生态区域,处于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内。

根据规划建设思路,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总体定位为:“生态绿洲·都市森林”。具体包括:打造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要节点,建设“绿化全川”示范基地,培育成都平原东缘“生态产业走廊”,构筑城市产城之间的“大型绿隔”,形成国际知名的“城市森林公园”和“都市森林旅游目的地”。

多功能

为城市造氧增湿

市民可观光度假和健身

“建成后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将形成集生态功能、服务功能、产业功能、景观功能和文化功能等多种复合功能的片区。”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园将具有多个重要的子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林产业系统、居民生活系统、游憩系统、旅游服务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水利设施系统、市政设施系统等多样化子系统,是一个功能复合、系统多样的综合体系。

此外,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将围绕“修复生态、融合产业、服务都市、富裕农民”的目的,具体实现以下五大主体功能:以绿色隔离、水土保持、调节气候、造氧增湿为主的生态功能;以森林康养、健身康体、观光游憩、休闲度假、体育竞技为主的服务功能;以发展都市林业、现代农业、精品旅游、科技创新为主的产业功能;以多彩森林、湖光掠影、田园风光、特色小镇、特色村落为主的景观功能;以乡土文化、客家文化、生态文化、驿道文化为主的文化功能。

优势多

区位条件优越

处于都市核心区绿心

“规划建设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是我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简阳市划由成都市代管后,围绕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原位于市域东部的龙泉山山体区域,已进入都市核心区范围内,成为继环城生态区之后,具有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意义的都市生态区。

那么在龙泉山建设国家城市森林公园究竟有哪些优势?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分析,从区位条件来讲,龙泉山紧靠天府新区与空港新城,是大都市核心区中的绿心。从交通条件来看,依托空港新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位于重要的城市交通走廊上,在都市30分钟郊野休闲旅游圈以内。新机场高速、321国道、第二绕城高速、成简快速路,以及成渝高速等跨境而过。

“此外,龙泉山区域是成都平原向盆中丘陵过渡的分界线,地貌以丘陵为主,低山为辅,海拔在375米—1051.3米之间,山体的高程和形态尺度宜人、丰富多变,可达性和可入性良好,利于展开森林游憩和游览观光活动。”该相关负责人表示。

“宜居水岸”初出成效

西郊河综合改造工程今年底基本建成

春日的西郊河,清流徐徐,岸边绿草和鲜花绽放生机。3月26日,记者探访了位于通惠门附近的西郊河改造示范工程样板段,充满“小清新”气质的水体风貌,让人眼前一亮。

从2016年9月开始,成都市在中心城区启动宜居水岸工程建设,通过建构百水润城、水清岸绿的水环境,打造开敞宜人的城市水景观,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彰显城市历史文化等方式,实现“宜居水岸,活水成都”的建设目标。工程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对6条主河道、76条支流沟渠开展河道及周边区域的综合整治,总长度约583公里。

据悉,市级示范项目西郊河综合改造工程今年底基本建成,2018年6月全面竣工;另一条重要河流府河流域综合改造工程也将在今年年内启动。这些项目通过串联宽窄巷子、浣花溪以及青羊宫等历史街区,将展现成都历史文化和城市特色。

样板段除了“美貌”,还有“内涵”——在沿河的步行道上,工作人员拿来一壶水,倾倒其上,不过几秒钟,水就完全渗透到地下。“路面采用了新型的透水材料,渗透率可达95%以上,且耐高温、抗压,可极大减轻排水管网的压力。”负责该示范段项目建设的成都城投集团副总经理陈崑介绍说,“充分利用海绵城市的理念,最大限度让地表水通过渗透进入地下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后可用作浇灌沿河绿色植物、冲洗沿河道路;清洗完的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

看得见的是清澈,看不见的是治理——让水变“清”,让水流动起来,加强水生态建设是重点。工程改造硬质河底、清理基底、新建截污管道工程,消除黑臭水体。通过对河底的改造,增加水生植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环城生态区惠及1400万成都人民

环中心城85公里长的绿色生态景观空间已基本形成

西郊河改造示范工程样板段。

环城生态区,是成都市市域“两环两山 两网六片”生态格局的重要组成,是成都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城市生态修复的重要载体,是一项惠及1400万成都人民的重大绿色福利。

2012年以来,环城生态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实施五大类生态项目80多个,实施面积83.02平方公里,占总规模的62.4%。环中心城85公里长、400米宽的绿色生态景观空间已基本形成,“山、水、田、林、园”生态本底和环境不断优化提升,以三圣花乡景区为代表的现代都市休闲、近郊农林观光等适宜产业正不断发展。

建成了青龙湖一期、锦城湖、白鹭湾湿地、香城湿地等7个“六库八区”湖泊水系项目,面积约8.87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面积约27平方公里的“江安、三山、两河、锦江、木兰、犀安”六大城市森林;建成高新区桂溪生态公园、青羊区非遗博览园、新都区三河运动绿地等一批公益绿地,引进社会投资建设锦江区秀丽东方、七彩田野,新都区保利三河片区,郫都区开心农业等一批特色生态园区,面积约45.95平方公里;建成龙泉驿区天鹅村花田湿地示范区等景观农田,面积约1.2平方公里;建成240公里绿道,初步形成了“一环八联”的环城绿道体系。

初步统计,近年来环城生态区年均游客量已达上千万人次,其优美的生态环境,免费开放的公益性,多样多元的参与体验,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

点 位 一 览

白鹭湾生态湿地:水韵悠长 白鹭栖息

天鹅湖村花田湿地。

这是一个自然与人文相互衬托,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集科普、旅游、展示、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生态湿地公园。

白鹭湾生态湿地项目以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为主,主要对白鹭湾生态湿地范围内的陡沟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绿地、水生作物区、区域生态修复等工作进行保护和整体整治,是集科普、旅游、展示、生态保护为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总投资约5亿元,建成运行半年以来,效果良好,真正成为“绿意盎然、水韵悠长、白鹭栖息、游人如织、寓教于乐”的生态示范区。

桂溪生态公园:海绵体系 增花添彩

是贯彻海绵城市理念打造的城市核心区大型公共绿地。按照海绵城市“渗蓄滞净用排”要求,在场地堆山塑形中系统布局汇水面和洼地水体,建立小区域的雨水收集、汇集、净化、回用的体系,沿绕城布局的带状水体,构建联通上游锦城湖至锦江的完整水系。

同时,特别注重绕城高速、天府大道等周边城市主要界面的景观视线,在植物选择上注重市树、市花,为城市“增花添彩”,为市民提供充分活动的开敞自由空间。

天鹅湖村花田湿地:菜地花圃错落 地道田园风光

花田湿地位于老成渝路以南,成龙路以北,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400-700米,总面积约91公顷(1366亩)。在保护基本农田前提下,从“保护自然、体现自然、整理自然、移植自然、提升自然、体验自然”入手,因地制宜,用造园手法“引水、造田、种草、建林”修复生态,营造出“带状湿地环绕、农田菜地花圃错落、林盘民居点缀”的田园风光。

青龙湖一期项目:涵养文脉 动静分区

一期工程于2015年12月建成并向市民开放,为成都市环城生态带再添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成都市民一处亲水休闲、生态科普和度假观景的好去处。

项目区内湖泊、湿地、林地、草地众多,生态本底丰富,野生动物生物链完整。一期工程立足生态修复和自然保护,按照“生态先行、涵养文脉、动静分区、人景交融”的设计理念,秉承自然格局和林木布局不变的原则,通过静态保育区和动态活动区的分区布置,将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融合起来,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湖区。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赖芳杰

·名词解释

六库八区

在环城生态区范围内,依托江安河、清水河、府河、东风渠等现有水系,规划建设锦城湖、江安湖、金沙湖、安靖湖、北湖、青龙湖6个湖泊水库,水域面积12.2平方公里;在湖泊水库周边及成华区龙潭片区、锦江区三圣片区布局8片集中水生作物区,面积11.6平方公里,因地制宜栽种水生作物或保留水田形态。开展4.2平方公里自然河流综合整治工作,将环城生态区范围内湖泊河道水系面积比例由7%提升到21%。

评论 1

  • 罗豆豆 2017-03-28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