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半壁江山” 自贡自流井促民营经济不断做优做大做强

封面新闻 2019-11-02 11:06 30834

钟俊伟 尚永高 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

前不久,自贡市自流井区助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培训班圆满结业。5天时间里,区级相关单位负责人、民营企业家共40余人,在西南财经大学采取自学、讲授、研讨、现场教学相结合的脱产培训方式,进行集中培训。

这是自流井区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一幕。近年来,自流井区民营经济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贡献率稳步提升,民营经济已成为拓展就业的重要渠道,为自流井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以来,自流井区通过制定和实施具有自流井特色的扶持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措施,促进全区民营经济稳步前进,使自流井区民营经济在推动发展、优化结构、增加税收、促进就业、激励创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百年盐企脱胎换骨 用技术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在自流井区,有一家百年老店——四川久大盐业(集团)公司。2000年,久大盐业通过改造传统观念、改造传统体制、改造传统产业,成功实现扭亏,结束了连续8年的亏损局面。

走出困境的同时,久大盐业抓住机遇实现二次飞跃。2017年1月1日起,我国允许盐业生产企业直接进入流通和销售领域,这为久大盐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公司正在调整产品结构,完善产业链,逐步实现盐产品从工业品向快消品的转型。”久大盐业技术总监蔡晓波介绍,近几年,久大盐业利用公司强大的产品研发资源,针对消费不同需求特征,不断开发丰富特色食用盐系列产品,满足细分市场多元化需求。通过设计、研发和生产方面的微创新,提升食盐产品的实用性、舒适性、观赏性,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满足新消费人群的个性化需求,研发生产适应网络营销、定制营销、新型营销的食盐新产品。

不仅如此,久大盐业正在积极推进技术改革。打破现有制盐与矿山分离的“哑铃式”生产布局,集约生产要素于矿区腹地,通过对井盐矿山进行工艺及装备改造升级、基础设施完善和生态环境恢复,对现有制盐工艺、装置的改造、升级,建设国内领先的“多效真空—热压”联产工艺,实现矿山—制盐闭环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久大盐业建立自贡盐业新型生产布局,建设分布式能源中心,消除制盐生产的环保瓶颈,全面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与附加值,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这一系列技术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经济贡献率稳步提升 民营经济成拓展就业重要渠道

经过多年的发展,自流井区民营经济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9月,全区民营经济单位14972个,同比增加1358个,增长9.97%。其中私营企业2796个、个体工商户12176个,同比分别增长10.40%和8.12%。

从注册资本金来看,2016-2018年间,私营企业年末注册资本金分别为32.43亿元、53.69亿元、175.35亿元,私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达到21家,占全区工业企业总数的72.41%。全区民营经济增加值7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46.1%。

在总量不断壮大的同时,全区民营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尤其是实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2019年1-9月,全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增长增长12.43%,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8.32%,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7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服务业增长98%,对规上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2%,拉动规上服务业增长52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民营经济还成为拓展就业的重要渠道。民营企业发展领域已覆盖该区经济的各行各业,既是城市扩容提质的主力军,也是发展工业园区经济的新生力量。

截至目前,西南(自贡)国际陆港入驻规上企业17个,其中90%以上为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劳动力需求,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民营经济创造的就业岗位,成为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为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新增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出台定向精准措施 扶持全区民营经济做强做优做大

占据自流井区经济发展半壁江山的民营经济,有着怎样的活力?这组数据特别能说明问题:2019年上半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77.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6.1%,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6.5%。

近年来,自流井区通过哪些举措扶持,让民营经济有了如此迅猛的发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创新完善帮扶机制、打出精准施策组合拳,通过做优招商引资、做强园区平台、企业再培育、服务再升级、政策再精准等举措,带动了一大批民营企业的长足发展。

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自流井区出台了《自流井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实施意见》《自流井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政策措施分解表》,成立“自贡市自流井区民营经济法律服务工作站”,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夯实政策和平台基础。

同时,探索建立“指挥部+管委会+服务中心+平台公司”运行模式,积极开展协作配套、品牌建设和专业化市场发展。通过中小企业园建设引导中小微企业按功能归并,实现产业集聚和抱团发展,全面降低入园企业运营成本,目前已吸纳企业34家。加大创业基地建设力度,不断提升普润·众创空间孵化率、知名度和影响力,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主体50余家。

不仅如此,还实施法人治理和企业家素质“双提升”工程,将民营企业家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全区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统战、工商联等部门共同推进工作机制。

另外,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形式,推动资本在区域内快速流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强“银、政、企、担”融资对接平台建设,全面落实中小微企业“提升贷”,通过股权质押、不动产抵押等方式为企业融资近8亿元。

提升民企科技创新能力,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业务指导,完善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众创空间建设。截止目前,已培育众创空间1家,已批准立项实施科技项目4个,获得项目经费120万元。同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引导企业与四川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等院校开展技术研发合作。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