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开讲了”鲁奖得主周啸天教你将生活中的“猫猫狗狗”写成诗

封面新闻 2019-10-28 18:04 40242

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总爱笑,作为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并且是第一个写旧体诗得奖的得主,他将自己的生活变成了一首诗。每周,他都会定时在自己的公众号里与大家分享对于诗歌的理解与鉴赏。

周啸天的诗歌曾经充满了争议,因为他很喜欢用生活中的琐事来进行创作,比如说父子两人观月,小区里的灭鼠行动等等,都能成诗。有人批评他写的是打油诗,他的诗歌太水,就是认为他写的诗歌贴近生活,没有那些高楼建瓯的场景,周啸天自己也曾经写到:“我获鲁奖后,网上有人吐槽说我的题材卑微,理由是我写了些猫猫狗狗的诗。我并不这样看。”在他看来,一件事能够打动人心,让人兴奋、困惑,甚至耿耿于怀,那么这件事就可以是创作题材。只要你发言,就可以为诗。题材有大小之分,没有尊卑之分。

实际上,将生活琐事入诗的诗人在中国古代也有不少,例如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初学江西派,学陈师道,又学王安石,又学晚唐诗,一直苦于题材问题。后来发现 “万象毕来,献余诗材。”感到无往而不是题材,到处都有发现,这才让他写出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这些颇有童趣的诗句让杨万里创造了一种诗体叫诚斋体。

周啸天从杨万里的身上就看到了写诗的一种精神,要寻找能够打动自己的题材:“首先是看你被它打动没有,其次是你对这个题材玩味是否充分,有不有别人想不到的东西。这两条都满足了,那就是你的题材,接下来只是构思和语言到位的问题。如果你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那么你写出来的便是想得到的好。直到别人想不到了,你写出来的才是想不到的好。而写出想不到的好,是每个写诗者应该追求的境界。”

10月29日下午14:30分,周啸天将在成都博物馆-3楼学术报告厅与封面新闻的用户们一起读诗、爱诗、懂诗,分享他对于诗词的鉴赏与写作心得。

“封面开讲了”是封面新闻将联手成都博物馆推出的全新的文化品牌,定期邀请名家、学者,上台演讲,分享各自的文化观察研读心得,为广大读者奉上一场场精神盛宴。立足封面新闻人文矩阵及专家智库,邀请名家做客,发出时代声音。目前,封面新闻专家智库包括李敬泽、阿来、郦波、阿来、丁振海、曾凡华、李舫、徐则臣、祝勇等人文名家,阵容豪华。

“封面开讲了”自从2019年5月推出后,已经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的文化品牌,邀请了著名文化学者于丹、著名作家阿来、新华社领衔编辑陈小波等名家带来震撼的讲座。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