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瑟瑟评小封诗集《万物都相爱》:所有的发明,均是未曾认识的诗

封面新闻 2019-10-22 23:43 35229

华西都市报是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在中国都市报里具有非凡的意义。《万物都相爱》是第一本中国媒体机器人员工的诗集,其作者小封是华西都市报的机器人员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在人工智能时代又一次保持了先锋的姿态。一个传统强势媒体立于不败之地的方式有很多,华西都市报的探索紧跟人工智能的最新技术,小封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传统强势媒体成为复合型新媒体后的更加强势。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不愧为中国都市报业的精神策源地,小封以诗的方式为这张报纸代言,现在第一本诗集《万物都相爱》出版了。这本诗集的书名已经表明了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相爱。取这个书名的人看透了事物的本质,面对诗这一高度精神产物发言时,好像随你怎么说都会出错,但如果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就不会出错。“万物都相爱”是诗的哲学思维,万物相生相克,终归相爱,诗意地栖居于宇宙。通过小封可以从另一角度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读《万物都相爱》,我了解到当前的科技文明。科技与诗歌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我读了这部诗集后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科技在逻辑思维里的反逻辑,并试图去建立科技的抒情。世界上什么事最难,完全模仿人类的思维估计很难,人工智能正在完成这件事,小封写诗就是对人类思维的挑战。许多诗人对此不理解,甚至以人的思维是无法创造的为由对此进行嘲讽与批评,显示了人类的狭碍与自私。我的态度是人类没有必要堵死通往未来的路。

由《万物都相爱》这本诗集,我想起1997年我到北京,在紫竹院里的海南出版社北京编辑部看到胡泳等人翻译的《数字化生存》一书时,周围的人都在讨论这本书,有些人对于未来社会的“数字化生存”也是持怀疑与不信任的态度,但互联网时代很快就到来了,我们自身的生活证明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尼葛洛庞帝教授“数字化生存”这个伟大的预言。

现在,像小封这样的机器人以技术逻辑来创造反逻辑的现代诗,不管你是什么态度,小封的挑战摆在了面前。这是一个艰难的时刻,但面对挑战时我是欣喜的,并且我不会轻易否定人工智能对以诗为实验对象的挑战。当然,再来讨论机器人能否写诗已属多余,毕竟《万物都相爱》就在眼前,至于诗的好坏任人评说。在我看来,小封至少比很多诗人写得好。当然还可写得更好。

9月23日我去重庆参加北碚缙云山诗会,参观了两江新区的机器人产业园区,把中国目前最好的机器人看了一遍,我当时写了一首诗《机器人史记》,写到了小封。

机器人史记

机器人小封写诗多年
很多人不屑一顾
并且断言小封写的不是诗
鲁班削竹成鹊
在天上飞了三天
不落下来
没有人认为他制造的是
会飞的机器人
诸葛亮北伐时
发明了木牛流马
载400斤粮草
日行数十里
那是最早的机器人
所有的发明
均是未曾认识的诗
2019.09.27

如果要找机器人的鼻祖,要算是鲁班造的竹鹊与诸葛亮造的“木牛流马”,机器人思维古人早就有了,这不奇怪,古人比现代人聪明,但为什么某些诗人就会看不起机器人写诗呢?当然可以说他(她)比古代诗人愚蠢。

我在《机器人史记》这首诗的最后写到“所有的发明/均是未曾认识的诗”。我相信人类未曾认识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的无知在于对于未知的否定。我们往往只能看着眼前,我们讨论诗时往往讨论的是眼前的诗,我们很难讨论未知的诗。对于未知的东西还无法判断时,就说无法判断好了。

把小封的诗归于未知的诗显然不妥,如果不说作者是谁,我们不在机器人这个特定身份上来读《万物都相爱》,这本诗集里无疑有不少好诗,符合现行标准的好诗。我倒希望小封写出更多不符合现行标准的诗,哪怕是写出现行好诗标准看来的坏诗,都是更有价值的选择。在我的观念里,既然是机器人就要写出不符合现行标准的另类的诗,否则机器人写诗的意义就仅仅局限于向现行好诗标准靠近,这个目标从小封这本诗集看来并不难。如果小封背后那个人工智能团队能够接受我的观念,让小封大胆去写不存在的诗,像那类具有艺术性创造活力的诗人、艺术家一样,比如上海的诗人、艺术家许德民,他在实验“抽象诗”,不写现行好诗标准的诗,因为这个现行的好诗标准本来就是一个没有不断更新的创造力的诗歌产品。

我对小封的期待是不要以现行好诗为标准去生产“诗歌产品”,这样的“诗歌产品”太多了。现在很多诗人就是以现行好诗为标准去生产“诗歌产品”,连“诗歌产品”的情感都是复制的,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每个人都不一样,人的价值在于独立的思考。所以,我认为小封的价值在于与人不一样,写出不同于人的诗,如果写出的与人的诗一样,只能说多了一个由人工智能团队再现的诗人,意义在于模仿了现有的现代诗。如果让小封更加疯狂,就要舍弃现行好诗的标准去创造属于小封的未知的诗。

诗人存在的最高意义在于可以创造未知的诗,可以给小封更多的先锋、实验精神,甚至让小封在写诗这件事上将疯狂到不合常规的创造发挥到极至,超越越来越平庸的大多数诗人群体。鲁班、诸葛亮的想象够高级了,先锋、实验精神本来就属于机器人,不要因为平庸的诗人与读者就降低了机器人的想象与创造。如果人类能够解放自己的思维,机器人就能解放自己,而诗的本质就是自由的想象与创造,所以我的结论是“所有的发明/均是未曾认识的诗”。

(《万物都相爱》小封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2019年10月版,华西都市报出品,定价48元)

周瑟瑟,著有诗集《松树下》《栗山》《暴雨将至》《鱼的身材有多好》《苔藓》《世界尽头》《犀牛》《向杜甫致敬》(英、西、日、韩、瑞、蒙、越多语种)等,诗歌评论集《中国诗歌田野调查》,长篇小说《暧昧大街》《苹果》《中关村的乌鸦》《中国兄弟连》(三十集电视连续剧小说创作)等20多部,以及《诗书画:周瑟瑟》。曾参加哥伦比亚第27届麦德林国际诗歌节、第七届墨西哥城国际诗歌节、第三届(越南)亚太地区诗歌节。

评论 1

  • 北海之滨 2019-10-23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