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黄培书:见巴眼

封面新闻 2019-10-21 18:01 36796

□黄培书(成都)

在我的老家中江县清凉乡,称看见别人的好东西就想要的行为为见巴眼。

我小时候有一次去赶场,看见一个小女孩在吃水果糖,就扭住母亲要买。“见巴眼!”恰巧那天母亲不高兴,或是因为没钱了,喝斥我道。因为对水果糖的刻骨铭心,所以对见巴眼这个词的印象特别深刻。

水果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真是稀罕物,能吃得起的只有家有人在外工作的人家,能吃得到的偶有当兵退伍的人家。因此,那年月,只要谁家的工人或退伍兵回来,不用喊,也不用发信号,不到半个时辰,他们家的门庭里、院子外,一定会挤满本院、本村的孩童们,有的长辈或近亲妇女们,也毫不客气地赶来凑热闹。

孩子们自然是热切地等着工人或退伍兵的家属捧着水果糖,挨个挨个地发,就算是小气的人家也少不了一人发一颗,但大方的人家也不超过两颗。孩子们接了,像猴群偷到东西般一哄而散,远远地躲到一边去品尝了。老人和妇女们接了水果糖,基本上不会马上吃,多半是笑咪咪地说:“拿回去哄娃娃。”是否真是如此,谁知道呢?

因此,水果糖对小孩子来说,太珍贵了。记得《四川文学》原主编意西泽仁老师说,他当年在藏区工作时,一次下乡给了一个小女孩一颗水果糖,小女孩舍不得吃,而是想吃的时候舔一舔糖纸,直到糖没了,还把纸认认真真地藏着。后来,他把这个故事写成小说《意母炯炯》,获得了鲁迅文学奖。

“见巴眼!”后来,我也学会了对别人说这个词。那年,我在农中读书时,在乡服务店买了一根竹笛回去。弟弟看见了就要,我不肯,他拖着菜刀把我追得满院子跑,我一边跑一边说:“见巴眼!”

农村的见巴眼可谓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比如,看见人家菜地里菜种得好而眼热的见巴眼有,看见人家猪圈里猪喂得肥而眼热的见巴眼也有,看见人家老婆长得鲜亮而眼热的见巴眼更有。

见巴眼这个词是谁发明的,不可考;源于何地,也不可考。但我认为这个词大有来头。

从会意上理解,巴眼可能是巴盐的变音。2015年,我参观重庆盐业博物馆才知道,古时因巴地产盐,所以叫巴盐,因不顺口,改称盐巴,我老家现在都呼盐为盐巴。古时,盐为官方专控,穷人买不起盐,见了盐就想“巴”一点的心思自然会有。我老家还有一句讽刺喜欢占人家便宜的人的行为叫“干手指姆沾盐(意为什么都不出就想获得)”。

综上所述,见巴眼起初应该是想沾盐的意思,后衍生为见巴眼,表示对自己喜欢的东西眼热的行为。

【作者简介】

黄培书,1965年生,四川省作协会员、中国铁路作协会员。1980年代末以聿竹、阿培、毛象、鹤天等名在中国大小报刊发表诗歌、小说、散文。出版有散文集《生命中的风景树》《笔走天涯》《踏歌而行》《阅读在深秋的时光里》《毛象短篇小说选》,著有长篇小说《古董》。

【“时光”栏目征稿启事】

讲真实故事,自己的,他人的,都可。字数控制在1200字内,原创首发。面向四川省内征稿。勿用附件,标题务必注明“时光”。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评论 2

  • 夜莺697068 2019-11-07

    喜欢方言词语的故事。这也是文化的传承

  • 仙女下凡 2019-10-30

    想起小时候我也特别爱吃糖,把牙吃坏了后爸妈就不给我吃了。后来每次取外婆家,外婆都偷偷塞冰糖给我吃。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