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龙小龙:秋意雁江(组诗)

封面新闻 2019-10-21 17:24 36824

资水秋色

没有人留意
烦躁的知鸟在什么时候销声匿迹
只是越来越苍翠的林木
越来越高的蓝天,让人深有感触
阳光,越来越抵近一个人内心的柔软部分
人们都被稔熟的花香吸引
与蜜蜂争宠,伸出鼻子去触碰桂花的隐秘

风吹大地,声音胜过旷古的洞箫
丛林间栖息的
是不是从千年典籍的某个篇章飞来的大雁
哦,我们不得而知
这些穿一身汉服的蜀人
没有一丝离乡迁徙的意向
继续昼出夜伏,种植并布施着仁爱之道

我敬佩地面上忙忙碌碌的蚂蚁
它们以资阳人的勤奋
在晴空下挖掘,并把一缸一缸的能量搬进粮仓
时间消融,万物于空灵中静静生长
悠悠流淌的资水如此明媚
但凡心怀梦想,定然将此作为繁衍生息的圣境

谒苌弘

你观测天象,是否预测到今夜
有一枚流星划过长空
有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蜀地子民
在星空下久久仰望,若有所思
拉长的影子,跟数千年前的星相纯属巧合

推演历法,是否为今日之约而特意布置玄机
雁江迂回辗转而无恙
人们因食五谷杂粮而安然度过寒暑
古往今来只是一纸之隔
万物衍变不是随心,而是缘于大自然的造化

可惜人生总是不能如韶乐,音律精妙,尽善尽美
但是我必须感谢你
作为先贤,就是要留下一道暗门
让后人得以侧身进入
在一个简单的音符里领悟到修齐治平的宏阔大义

每一回,当我读到
“玉润犹沾玉垒雪,碧鲜似染苌弘血”
猛然明白你为何耗尽凶煞之卦
以碧血丹心的祥瑞光芒照亮人间
惟有碧玉,那种燃烧的冰冷,让人睿智而理性

头骨化石

我们阅读悲壮
阅读被岁月粉碎的沧桑
阅读在挣扎中的那种无法想象的痛苦
在进程中的艰苦搏斗
在灾难面前的伟大与渺小

脊索动物的生物圈
低等、蛮荒、粗野、恐惧的魔咒令人窒息
必须依靠闪电和火焰破解
颠覆性的爆发力
而他们手里的武器除了石头还是石头

时间已如枯枝落叶腐烂无痕
择水而居的资阳人,先祖
骨头很硬。历经三万五千年的磨难
没有湮灭和变软
依然保持着人类智慧的钙磷成分

莲台寺

檐角高挂的月亮是唐朝的
像一枚钱币,还携带着繁衍而来的祥瑞气息
难怪历代高僧辈出香火鼎盛
在灯下念经的僧人,一个个心无旁骛

他们的声音像一把筛子
过滤尘埃。山风吹过,也变得更轻灵圣洁了
当然,善于想象的人
可以通过月亮读到已被超度的前尘往事

老树披一身肃穆的袈裟,精神矍铄的骨架
支撑着时间的重量
与其说台阶上满铺着落叶
不如说是信手可得的禅思哲理
小沙弥吹扫,一片片梵语便悠扬地飘入民间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盏莲花高高照耀着
此生来生皆缘于善念福报
许一个愿,敬三炷香,已成了我的一种惯例
为远方的亲人求一支上上签
最大的愉悦莫过于心安

临江寺豆瓣

一枚小小的豆子经过精心调理
配以多种辅料,就成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话题
那种醇香而麻辣
让你欲罢不能、欲说还休
其内在原理,跟写诗和做人的历程一样

一口一口的瓦缸
就是太阳和月亮反复分解与聚合的影像
劳作的民工引人注目
他们是天底下最辛勤的工匠
日晒,夜露,收放自如
甚或用一种情感起伏的曲线演绎
巧夺天工的生活机理
连他们的皮肤也晒成了豆瓣酱一样的颜色

迦叶和菩提古井,泉水清冽可口
抑或只为一种虔诚和尊崇
人们争相品饮
是借临江寺的酯香解读岁月进化之缘罢
其实,每个人何尝不想
时刻领略到更多更奇妙的人生况味

【作者简介】

龙小龙,七零后,四川南充人,居乐山。当代诗人。鲁迅文学院新时代诗歌高研班学员。作品见于《诗刊》《星星》《诗选刊》《草原》《四川文学》《中华辞赋》《青年作家》等。著有诗集《诗意的行走》《自然的倾诉》。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