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 | 大学博物馆变“赝品博物馆”,专业配置业余输出

封面新闻 2019-10-15 18:49 36746

近日,重庆大学博物馆开馆,展出佛造像、玉器、青铜器等400余件展品,被网友质疑展品真伪问题。针对此事,重庆大学回应表示,立即成立专门工作组,对该情况进行核查,核查结果将及时公布。此前有报道称,重庆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吴应骑为博物馆捐献了数百件收藏的文物。(澎湃新闻)

时空穿越的混乱、地摊货的既视感,开张不久的重庆大学博物馆,迅速陷入了被围观、被群嘲的漩涡。

文物博物馆变成赝品博物馆,这是怎样一种忧伤?当然了,此前我们也见识过一些民间博物馆的光怪陆离,一众假得惊天动地、丑到无以复加的赝品,着实算是作践了自己逗笑了他人。与之相较,此番重大博物馆的大戏尽管也好笑,但笑着笑着想必更多还是疑惑和义愤。要知道,捐赠者吴教授并非草根爱好者,怎么竟也如此不靠谱?如果说一般的民间赝品博物馆是可笑、可悲、可怜,那么大学的赝品博物馆则是可疑、可鄙、可气了。

既然名曰“大学博物馆”,那么必然意味着有高校学术信誉为之背书。再加之捐赠者“副院长”“教授”的身份,更是双重加持,展品真伪当有大体保障才是……置之于这种大框架下,如今的荒诞结果简直不可思议,但若细想开去,此事又真的难以理解吗?据悉,吴应骑乃美术史专业出身,著有《怎样鉴定中国古画》《怎样鉴定中国古代瓷器》等专著,也算是内行了。只是很不凑巧,此次被涉假的,恰恰是陶俑、铜器、杂件等品类,这完全就不是吴教授的本行嘛。

艺术、考古、文博、鉴定,本身就是完全不同的学科;而就算在文物鉴定内部,字画、瓷器、金石、杂件等等也是壁垒分明,很难有人能够全盘通晓。美术史科班出身的吴应骑,显然不具备鉴别绝大多数文物的能力,但实际上,不论是重庆大学博物馆还是普通公众,显然都高估了他的这种能力。一个新博物馆本身就存在着征集展品的急迫性,再加之对于吴教授“学术身份”“专业权威”的误判,其将所有赠品照单全收并不奇怪。

由于对方是无偿捐赠,貌似是出于善意和公益,接收方也就没有了原则和底气,去对之进行严格的鉴定把关。这或许是碍于人情,校方怎会为难一位退休“副院长”呢;又或许是懒得麻烦,既然吴教授信誓旦旦宣称“这些文物都经过专家鉴定”,重庆大学有什么理由不信呢?文物圈子的隔行如隔山,高校内部的人情关系网,最终一同催生了这场赝品博物馆的愚人闹剧。不可思议,却又自有缘由。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