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波兰诺奖得主托卡尔丘克作品中文责编:希望得奖能带动很多读者关注小语种文学

封面新闻 2019-10-11 19:14 40639

封面新闻记者 记者 张杰

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获诺奖之后,她目前被翻译成中文出版的两部作品《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也成为读者关注的焦点。奥尔加·托卡尔丘克1962年出生在波兰西部名城绿山附近的苏莱霍夫。1985年毕业于华沙大学心理学系。她曾在心理健康咨询所工作,同时兼任心理学杂志《性格》的编辑。后专职写作。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善于运用精练巧妙的波兰文字,在神话、现实和历史的印迹中悠悠摸索。她善于将迄今看起来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东西联在一起:将质朴和睿智联系在一起,将童话的天真和寓言的犀利联系在一起,将民间传说、史诗、神话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她建立了这样一种信念:文学作品可以是既易懂而同时又深刻的,它可以既简朴而又饱含哲理,既意味深长而又不沉郁。为了更深了解这位女作家作品来到中国的细节,封面新闻记者专访到《太古和其他的时间》以及《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中文版的责编,来自后浪出版的石儒婧老师。

封面新闻:石老师,作为《太古和其他的时间》和《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的责编,在您的阅读里,奥尔加•托尔卡丘克的作品有哪些特点特别吸引您?

石儒婧:非常好看!我在评估阶段就完全被它吸引,尤其是《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如果说《太古和其他的时间》是我作为编辑,觉得它很有“经典相”的话,《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是我自己作为读者特别喜欢的。《太古和其他的时间》可能像是拼图游戏,读者根据作者每个标题的指引能够拼出一个预期的图案,《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更像是拼贴画,它的主旨隐藏得更深,伏线绵延得更远,作者可能只是把两块纹路相近的布料拼在一起,但它们其实来自完全不同的材料;有时候要看到几百页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个故事是之前一个故事的延续。我在编校过程中,直到读到第四五遍,仍然会有一种解谜的乐趣。当然,除了作品本身精彩之外,两位老翻译家的翻译非常细腻灵动,译者易丽君老师和袁汉镕老师是资深波兰语翻译家,从波兰语直译,而且两位老师的中文非常扎实,如果没有两位译者老师的译介,没有此前中译本的出版,我们很可能会错过托卡尔丘克这位作家。

封面新闻:不少人对奥尔加·托尔卡丘克获奖感到意外,您有意外的感觉吗?对于她获诺奖您怎么看?

石儒婧:我觉得她完全具有诺贝尔奖的实力,但是仍然对她获得2018年的诺奖感到有些意外,我本来以为可能是资历更老、更为国内读者熟知的作家。我非常高兴她获奖了,作为编辑感觉自己运气很好,作为读者就非常为自己喜欢的作家获奖而开心。希望托卡尔丘克的获奖能够使广大国内读者给予小语种文学更多的关注,也希望出版社和出版公司能够引进出版更多的小语种作品。

封面新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作品有没有接续波兰文学的传统?

石儒婧:译者易丽君老师在《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的译者序里非常详细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波兰文坛发生了很多变化,年轻作家“不像前辈作家那样态度严肃,那样追求’文以载道’和‘震撼效应’”,文学创作中具有更为轻灵的气质,加入了自然、宗教、神话的元素,着眼点转向个人和家庭。这可能托卡尔丘克一代作家和前辈作家由于不同的时代背景而具有的最大差异。但是同时我们仍然可以在托卡尔丘克的作品中显著地看到她对于民族和历史做出的回应,她以一种举重若轻的笔触描写波兰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遭遇,乃至在一百年间,在一千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跨度中的经历。

封面新闻:目前奥尔加·托尔卡丘克在中国还是一个相对小众的作家,相信在获诺奖后她的作品会更多走进我们的视野。您认为中国读者会喜欢她的作品吗?

石儒婧:目前以豆瓣的评价来看感觉读者们对她还是接受度还是挺高的。我觉得她是一个向各个层级的读者开放的作家,她呈现的内容异常丰富,不同人生阅历、不同认识水平的读者能从中获得不同的阅读体验。同时她也是一个个人风格非常强的作家,可能读者喜欢她一本书,也会喜欢她的其他书,我相信她会在国内有忠实的读者群。

封面新闻:她还有哪些作品是您喜欢或者未来打算编辑的,可以推荐给我们?

石儒婧:后浪接下来会出版Bieguni(英译本为Flights),由我的同事编辑,敬请期待。

评论 3

  • fm516740 2019-10-12

    阅读。

  • fm569118 2019-10-12

    [得意]

  • fm698929 2019-10-12

    [得意]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