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刘璐:企业跨界营销应结合自身特色 发挥品牌溢出效应  

封面新闻 2019-10-04 17:55 39169

封面新闻记者 熊英英

周黑鸭做彩妆,“国民奶糖”大白兔开始卖香水,泸州老窖不久前也推出白酒雪糕......

面对越来越挑剔的年轻消费者,品牌只靠自身单一的影响力已经难以达到更好的营销效果。于是,国产品牌们纷纷开启“脑洞大开”模式,玩起了跨界营销。

但跨界营销是否真能实现企业销售与品牌建设双赢?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跨界方式?

10月15日,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的2019“西三角”品牌大会将在成都举行。就此,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璐,听他分享了对于品牌跨界营销的看法。

“跨界”即多元化经营

利用已有品牌打造新增长点

“我觉得这很正常。跨界,实际上就是企业追求多元化的一种方式。”对于“跨界营销”这个看上去很时髦的词,刘璐这样解释到。

在他看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尤其是在相对比较传统的领域,都会出现增速放缓、单位投入的利润下降等情况。如果继续在该领域发展,可能受限于传统模式。这时候选择跨界经营,也是为了拓展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如果企业本身具有一定知名度,在全行业都可以利用其知名度来产生收益或变现。但进入一个全新行业,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因此选择和其他品牌跨界联名,既能够节约入门成本,也可以借用对方累积的品牌资产,给自己原有品牌调性增添新的元素。

“但还有一种情况,企业进行多类或全品类商标注册,并不是真的要跨界经营,而是出于对品牌的保护。”刘璐说,商标是企业品牌的象征,这样做可以防止他人在其他品类注册相同商标,恶意山寨,从而使自己品牌价值蒙受损失。

另一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识别能力,提升企业品牌的地位和市场竞争力。

“蹭热点”需谨慎

品牌跨界应结合自身特色

有人提出,有的品牌玩跨界联名,并非真的是产品契合度高,而只是为了炒话题、博眼球。对此,刘璐认为,品牌也是一种无形资产,是资产就要产生收益。如果企业能够通过联名,获得收益,这也无可非议,都是企业正常的商业选择。

但与发达国家以及国内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四川企业相对而言更传统一点,对这一无形资产的开发和运作要欠缺一些。

虽然品牌跨界营销渐成风潮,但也不乏失败案例。刘璐也提醒,进入任何一个行业都是有成本的,因此品牌跨界需谨慎,不光要看收益,更要看成本。

“现在大家都喜欢追‘风口’,一旦‘风口’进错了,不仅挣不了钱,还可能把主营业务这个老本都搭进去。”在他看来,越是“流量行业”,一旦出现负面问题,对企业品牌造成的影响也越大。

因此,企业不应该盲目的多元化,首先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品牌特色,寻找相契合的行业及品牌进行跨界。“最好是和自己这个主营业务有一定的关联性,相当于获得了一个品牌溢出,同时能够节约成本,这个就是好事。”刘璐说。

评论 1

  • fm499530 2019-10-09

    必须要有特色!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