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马知遥:吹响新时代诗歌的号角

封面新闻 2019-09-22 20:17 34125

马知遥

《新时代诗歌百人读本》是由诗人李少君和符力主编,以“新时代”命名既有时代发展的特色,又隐含着一种新的诗歌创作和审美的界定,能否具有未来文学史的断代命名价值,需要放到时间的长河中再做回顾性的判断。

本册诗集作为新时代命名的一次集体亮相,基本上在表达编者对新时代诗歌的创作趋向和审美的把握。

一、对现实火热生活的正面歌咏。这些诗作歌唱新时代涌现的新人新事,歌颂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展现着诗歌一向具有的正面宣传的作用;这类诗歌以车延高的诗歌《物联网小镇》、张学梦《伟大的思想实验》、年微漾《大美工匠》、王兴伟《高铁时代》等为主要代表。其创作特点是诗人敏锐地抓住了标志性的新时代象征物,通过对他们的观察和感受,凸显时代的特色。可惜这样的诗歌可以传颂的很少,原因大多在于,由于和现实的太过近距离的观察和感受,容易受到时代和个人理解局限的影响,因此,在表达中荣誉陷入单线直抒的圈套中,诗意和艺术性降低。

二、个人史的深情书写,通过对创作者个体经历的书写,表达对国家民族的深刻情感和认识,对正史书写有补充作用;在这本诗集中这类诗歌较多,也极大地提升了诗歌表达的内涵和审美功能。借助一个个诗人的自我吟哦,我们看到了一个大时代的变化对小人物的影响,也就看到了一个人的一生的历程。具有可读性。比如金占明《大变迁》,诗人从1978年的大学时代开始一直到2018年开始的网购生活,40年共和国的发展和个人的命运和日常紧密相关。比如《哨卡记》作者戎耕。诗人表达的一个曾经戍边的军人的情怀,几十年的心理历程,“山川匍匐/这里的山脊叫边界/这里的大地叫领土/我多么不想/从这个梦里醒来/因为在梦里/我还是那个二十三岁的边防排长”。这类诗歌的特点是真挚,因为是个人真实的经历,因此写来比较感人。

三、凡人生活凡人歌。通过对凡人生活的直接抒发,对凡人生活细致入微的表现,凸显新时代普通人的生活变迁和内心变化;这类诗歌是诗人描写别人,写生活中的凡人,他们构成了祖国各行各业的那部分,底层百姓的生活。因此这样的诗歌又常常具有共鸣性,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比如汤养宗《银匠》。看似在写一个普通职业,但透过字面我们看到的是对人世间生命本体的高度认识。他给这个职业以新的深刻诠释。诗歌短短几句却体现出巧妙而深刻的构思。“一块邻家孩子护身的银器,就是/带病的世风的劲敌,就是让热血/在人世走安详路,使一个人的身世/与其他铁器区别出来。”比如剑男《清明》,在这首诗里我们也看到了诗人对普通人生命尊严的感怀,对入土为安的最朴素传统的深切关注。

四、借自然万物表达诗人对时代的内心感受和哲学思索。延续了咏物诗的中国传统,但又表现出时代新意。在这本诗集中,这类诗歌份量最重,数量也最多。表现出新时代这个特定时期,诗人们通过借他物言心中之现代情怀的创作趋势。这些优秀的作品有吉狄马加《老去的斗牛》,借对大凉山斗牛的描述,表达的是对奋斗生命体的同情和关切,具有雄浑奔放的气势;李少君《我是有大海的人》,借助对大海的体悟和个人人生的巧妙融合,表达出一种豁达通透的人生理想;邵悦《每一块煤,都含有灯火通明的祖国》,借一块煤拟人化的自述,表达新时代奋发努力,无私奉献的一代人的形象。这样的作品还有刘笑伟的《从一朵花中,我找到了整个春天》古马《江南小镇》等。

总之,这是一本新时代诗歌创作引导式的诗歌选本,其中有编选者文学史命名的理想。尽管我们知道文学作品的创作最关乎的是创作者和阅读者的心灵世界,关于他们最热爱的终极问题。在现实主义精神的创作引导下,在新时代新的时代命题面前,诗人不能只是象牙塔里的自我吟唱,他们还应该在骨干的现实面前,发出这个时代的声音。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个观点对当代新时代诗歌的创作也一样有指导意义。我们面对这样一个伟大而丰富多彩的时代,诗人的笔应该对它有所反映,而且是多方面的反映,诗歌的作品也应该精彩纷呈。期待新时代诗歌更加丰盛的成果。

《新时代诗歌百人读本》,李少君 符力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

评论 2

  • 北海之滨 2019-09-26

  • 北海之滨 2019-09-23

    好书!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