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中学校长田间:“存师道,传薪火” 千年石室校址未变精神未变 | 70年70人·教育⑦

封面新闻 2019-09-18 00:33 51532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2019年初,伴随着《石室诵》的声音,一份宋拓蜀石经(复制本)传递到了成都石室中学学子手中。随着《国家宝藏》第二季热播,曾经立于中国最古老学校——石室中学的后蜀残石经大放异彩,成为“史上最强教材”。而这所有着2160年历史的学校,亦被冠以“史上最强学校”之名。

“两千多年来,文明不断更替,但是石室办学地址从来没有变过,办学的实践从未中断过,石室的精神是注重教育。同时,它也是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堂,这里走出了无数的大师、名家,他们都成为了石室精神的传承者。”

田间,石室中学现任校长,他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石室的第九任校长。自1991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石室中学担任化学老师以来,他与石室的缘分已有28年。日前,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这位千年名校的校长,听他讲述了关于石室的故事。

石室中学校长田间

国宝传说

后蜀残石经见证石室历史

《国家宝藏》第二季里,后蜀残石经作为国宝现身,节目中,郑凯扮演后蜀皇帝孟昶,演绎了一段蜀学的传奇故事。节目播出以后,不少观众都在朋友圈刷屏,为四川的国宝打call。而国宝石经的诞生地,就是现今中国最古老的官办学校——文翁石室。

后蜀石经登上《国家宝藏》

“李冰治水,文翁化蜀”。西汉蜀郡郡守文翁在成都城南修学宫,派官员去京城学习后,回蜀地传播文教,数百年间,司马相如、扬雄皆出自文翁石室。到近现代,石室更是名人辈出,郭沫若、李劼人、周太玄、钟山、李荫远……

后蜀残石经

节目里,78岁的石室退休老教师朱泽荪和后蜀石经一同亮相舞台,讲述了一段国宝与石室的故事。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在碑石上刊刻官定儒家经书,被称为“石经”,相当于现在的“官方教材”。后蜀宰相毋昭裔重视教育,命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手写儒家十三经之后刊刻在石碑上,千块石碑立于文翁石室,供学子学习,蜀地文化得以绵延千年,被誉为“冠天下而垂无穷”的壮举。这部绵延200年、贯穿四个朝代的蜀石经历经战火,损毁殆尽。上世纪30年代,人们在成都南校场外的城墙下面,挖掘出了近十块石经残片,虽然残损,但石片上秀美的正楷字刻仍清晰可见,后经学者确认,这正是遗世千年的后蜀石经的残石。而这一方石经的背后,隐藏的就是文翁石室——这所蜀地千年学堂的悠久历史。

国家宝藏公开课走进石室中学

今年年初,《国家宝藏》公开课走进石室中学,《国家宝藏》节目组联同中国国家图书馆、四川博物院,将宋拓蜀石经(复制本)赠予石室中学。无数人为“存师道,传薪火”的石室中学点赞,更有无数学子为自己是石室人而骄傲。国家图书馆还特意制作了“宋拓蜀石经” 复制本赠予石室中学,希望数千年的中华文化能在石室人中薪火相传。

鼓励教育

激发师生心灵深处的自信

新中国成立后,千年名校石室生机焕发,名师云集。石室中学老校长王绍华的班主任何光玖就是其中之一。毕业于香港大学的何先生教英语,“他是一级教师,相当于正教授级别,比现在的特级教师级别还高。”田间说,先生教书认真,对考得不好的学生向来是采取鼓励式教育。有学生写英语单词,10个字母错了1个,先生也不责备,轻声一句“加点油就记住了”用以鼓励学生。

1991年,刚刚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的田间,被来校招聘的王绍华看中,进入石室中学,担任化学教师。“我大学毕业直接到学校工作,之前没有参加过中学实习,毫无教学经验,上课非常紧张,语速很快。讲下来之后,学生感觉不到我的重点和思路在哪儿。”田间至今都记得,刚进石室中学的第二周,星期四下午的第三节课,他照例很紧张,讲了一刻钟之后,才发现后面竟然坐着叶长坚校长。“我当时很紧张,很彷徨,汗都出来了。”

石室老照片

课后,田间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校长办公室。然而,叶长坚却和颜悦色地跟他说:思路清晰,嗓音洪亮,条理逻辑性很强,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好教师。“他这番话对我是极大的鼓舞。虽然我对自己上课并不十分满意,叶校长却告诉我,我可以成为一个好教师,这种期许奠定了我继续教好书、育好人的决心,也激发了我心灵深处的一种自信。”

在石室导师龙腾明的帮助下,从1992年至1995年,田间全程听完了老师的每一堂课,十几本听课笔记保留至今。三年听课让他明白,对于一名青年教师而言,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如何把自己的知识转化成教学的能力、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才是应当从老教师身上不断学习的东西。

正是这种不懈的努力,让田间带的第一届毕业班在1995年高考的时候,超过第二名平均分五六分,考出了成都市绝对一水流的水平。

季羡林为石室中学题词“古今一校,扬辉千秋”

16字校训

浓缩千年积淀与时代精神

“我认为石室最优良的精神传统,就是我们十六个字的校训:爱国利民、因时应事、整齐严肃、德达材实。‘爱国利民’是清朝顺治年间提出的,‘整齐严肃’‘因时应事’‘德达才实’则由历任办学者、校长陆续提出。”田间说,“每次开学典礼,我都会跟学生讲,你们要记住这十六个字,用一生去践行,就会完成大写的‘人’字。”

1956年,34岁的张联华开始担任成都第四中学(现石室中学)书记、副校长。至今,这位90多岁的老人仍然记得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石室校友郭沫若为母校题词的事,“爱祖国爱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学习,求真理求技艺愿增进文翁石室之光荣”,1958年,他又补加了一个横幅:求实务虚。

田间告诉记者,这个横匾一直挂在石室明末清初修建的图书馆——现在的贵宾接待室门口。“它昭示着石室人办学、治学、求学都要遵循实事求是。”当时郭老的手迹还被印成书签,人手一份,激励着石室的每一位师生。

颁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导师聘书

上世纪90年代,王绍华担任石室中学校长。“石室中学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就是在这个阶段确立了16字校训。”此前,校长叶长坚(后担任成都市教委主任),已经提出了“将石室的优良传统与现代教育思想融为一体”的方针。接任校长的王绍华更是在此基础上发起了石室办学理念大讨论,从学校教师、到老校长、校友、教育专家、主管部门,一起加入到石室校训的讨论中。大家研读校志和史话,从石室2000多年积淀的教育智慧中,汲取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华,最终确定了十六字校训。

校长论剑

改革开放的浪潮催促四川教育迎头向前。那时候,一群1942年出生、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教育人,托起了四川教育的一片天。“他们是幸运的一代。”回忆起当时亲身经历的盛况,教育专家纪大海感慨不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赶上用人浪潮,对高端知识分子可谓是求贤若渴。”一批年富力强的石室人成为了四川教育的中流砥柱。


更多阅读:

穿越时光的答卷——48年后的主题班会

石室校友唐立新:每个人的好,都来自母校潜移默化的影响

院士寄语石室中学

评论 4

  • fm499530 2019-09-20

    为人师表,德最重要!

  • 糯米粑粑 2019-09-19

    传承坚守创新

  • 飞天神鹰 2019-09-18

    石室的精神是注重教育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