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提水桶给学生卸妆”,粗线条的学校管理文化情有可原

封面新闻 2019-09-11 18:11 33964

□蒋璟璟

近日,网友报料,贵州某地一中学老师提水桶在校门口给女生卸妆。视频中老师用毛巾逐一给学生擦脸卸妆,引发网友热议。9月11日,记者联系上了涉事学校。对方确认此前曾经在校门口给个别学生擦脸卸妆,但也表示,初中生不允许化浓妆是早就禁止的行为。(澎湃新闻)

校门把守、水桶卸妆,这一幕简单粗暴而又意味深长。倘若苛求细节,自然有太多可供指摘之处,比如说“不卫生”“不尊重人”云云;但是,诚如校方所言,“这都是对学生负责”。至少应该承认,其初衷是善意的,也体现了学校管理者的主动担当。

相比于“提水桶给学生卸妆”的戏剧一幕,我们无疑更应去关心,事态何以演变至此?按照校方的说法,“此前也曾多次引导,收效不佳,才会采用这种办法”。的确,这很符合许多县城中学、乡镇中学的“管理文化”,也即弱于“说理引导”,擅长“强力弹压”。这尽管不够循循善诱但的确高效管用——梳理过往案例,“剪头发”“收手机”闹出大动静的学校,往往都属于此列,这是有其必然规律的。

“提水桶给学生卸妆”,不仅演示了农村中学独特的管理方式,更牵出了这背后复杂的家校关系和学生文化。该校负责人说了“很多家长外出务工,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由于少了父母配合这一环,学校的许多“德育工作”也就失去了实施支点。而另一个显然的后果是,这些学校的孩子们,更容易受到“小镇趣味”“城乡结合部审美”的影响,更容易效仿网络奇葩、身边“异类”的言行装扮。这类学校,很容易成为各式文化杂流的“跑马场”。从某种意义上说,曾经狂飙的杀马特,在今天只是换了一种形态,而成了夸张的“红色眼影”。

“大城市的孩子应该很少初中就化浓妆”,该校校长的这句感叹,听来令人不甚唏嘘。农村中学有自己的复杂性、特殊性,由此所衍生的那套粗线条、直接、强硬的管理文化,确有一丝无奈成分。熟悉这一切、理解这一切,再来评价“提水桶给学生卸妆”,才能多一份参照。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