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名师魏书生:教改最重要的是坚守常识 “不折腾”|70年70人·教育③

封面新闻 2019-09-11 01:30 44051

人物名片

魏书生,男,1950年5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交河县。当代著名基础教育学家。自1978年任中学教师以来,至今已40多年,因他在教育改革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先后获得语文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

他的“以培养自学能力为宗旨的学科教学论”和“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为宗旨的班级工作论”等教育思想,在海内外被推广。对我国语文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封面新闻记者 何方迪 周丽梅 廖秀 南京报道

7月的南京,暑气熏蒸,一场探讨基础教育理念的峰会在这里举行。会议聚集了全国几十所顶尖学校的教师和校长,魏书生连续两日在礼堂做主题分享报告,他希望与会校长能坚守三件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短短几句引用自《大学》的句子,却蕴含着朴素的哲理。前来取经的人挤到了主席台,不少人因为没座位干脆坐在台上听。

当晚在饭桌上,封面新闻记者有了与魏书生面对面交谈的机会。年近古稀的魏书生,衣着朴素整洁,清瘦的脸颊,两鬓已悄然微斑。

他只吃蔬菜豆腐,不沾一点荤腥,习惯喝白开水。这个习惯已坚持了很多年,和他40余年如一日的教育观颇为相似,例如:“培养学生自育能力”、“不搞排名”、“一节课就讲20分钟”。

“教育是种享受,不要急于求成,要坚持。”魏书生不疾不徐地给出建议。他说自己没有什么新鲜方法,不过是不折腾,把常识和老祖宗的东西坚守到底。“搞教育,一定不要去折腾。”在与魏书生交谈的过程中,“不折腾”是他提及最多的词语。

这就是魏书生,诸多的“不变”集中在他身上,似乎有了更深的含义,格外耐人寻味。如果跨越70年的长度去审视魏书生的“不变”,或许更能清楚他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学家的历史价值。

从教

“半路出家”教小学

他“竟然教上瘾了”

1978年,魏书生在辽宁省盘山县第三中学当班主任,负责语文教学。在这之前,他从未想过当老师。

“我是农民出身,16岁初中毕业后,干了几个月农活被安排去教小学。”在那段岁月,周围人都为他去教书而感到惋惜。

近两年的教书生涯,让魏书生慢慢对这份职业产生了兴趣。按他的话说,“竟然教上瘾了!”

后来,他又被调去一家电机厂工作。他向领导申请愿意回去教书,然而领导却不同意。魏书生只好一边干活,一边申请。网上流传的“魏书生先后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提出申请150次之多”的说法,被他笑着否认,称“次数没有那么夸张。”

“谈了一年多,最后领导被感动,批准我离开工厂,同意调转回去教书。”最终,魏书生回到了教学岗位,一段不平凡的执教生涯就此开启。

革新

摒弃题海战术不搞排名

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

那时候的盘山县,还不是“辽宁省综合实力十强县”,教育土壤一片贫瘠,魏书生偏偏逆势而为,不按常理出牌。

在讲授式教学法“一家独大”的年代,他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大胆革新。

他以学生为中心,很少讲课;他把学习比作过日子,从当下的每一分钟算起;日子过好,大脑别睡觉,成就感就来了。因此,他既不放纵学生,也不严苛学生。

“学生能背什么背什么,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题目和作业。”他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让学生学会自治。他经常离开班级几小时,再到离开半天,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能力,学生也逐渐学会了自己管理班级。“不要成为书本的奴隶,要成为教材的主人。”魏书生一语概括。

“你是怎么想到这些方法的?”面对记者的疑问,一天未受过师范教育的魏书生笑了笑,“我就觉得这么做挺有意思,我喜欢什么事情都倒过来想。”

在题海战术盛行的年代,自信、大胆的魏书生不搞排名、上课只讲20分钟、不改作业的行为,被其他老师误认为他“不管不顾学生”。

时隔多年,回忆当时情形,魏书生解释:“他们生气的点可能就是我太省劲。”但另一方面,恰恰他的教学方法又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今,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已成为业界共识。

魏书生出版了不少教育相关的著作

逆袭

“素质教育”路在何方?

魏书生育人方法吸睛

看似“懒政”背后,魏书生班里学生的成绩却突飞猛进。

每逢大考小考,他带的班级,平均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魏书生的名气逐渐大了起来。半年过后,魏书生被提拔为教导处副主任,同时兼顾两个班的语文教学。

他既要做全校学生的工作,同时还要教课、带班,一时间忙得团团转,魏书生却说:“不费神”。依旧是老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几年实践后,魏书生将他的教学方法总结成理论,逐步在报刊上发表。慢慢的,魏书生进入全国同行视野。

1981年,他撰写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文在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

1983年,他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举办的年会上发言,被语文教学的行家们称为“爆炸性的经验介绍”。

1984年,“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召开年会,主题定为“推广魏书生同志大面积教学的经验”。同年,魏书生被评为辽宁省特级教师,辽宁省委、省政府发文,开展向魏书生学习的活动

一时间,魏书生的授课示范、教改试验、育人经验成为全国各地争相学习的“秘诀”。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改革已深入各行各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命题抛在了国家广袤的大地上,当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素质教育”的出路时,来自辽宁一个县级市的语文老师——魏书生,凭借独特的育人理念和教学方法,吸引了从政府到民间的注意力。

管理

他主政下的盘锦教育:

“教育局是打工和服务的”

1997年,魏书生被任命为盘锦市教育局长。与此同时,原国家教委正在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工程,促使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在如火如荼地搞改革。

千里之外的辽东半岛,渤海浪潮下,魏书生主政的盘锦教育,显得与众不同。

“1997年至2010年,盘锦市没搞过一次全市统考、没办过一所重点学校、学生没在义务教育阶段交过一分择校费。”魏书生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从政经历。

在他担任盘锦教育局长期间,盘锦教育呈现出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魏书生眼里,任何一项工作都可以经过简化,分解为一系列习惯。这和他提倡的“每天日子过好,大脑别睡觉”实际是一个道理。

从上任到退休,魏书生有一本跟随了他13年的工作笔记,里面记录着每年的工作计划。不多不少的22条,分为民主治教、科学管理、队伍建设3大块。

“教育局就是为大家打工和服务的。”作为行政部门的一把手,他崇尚民主与科学,很少干预下属单位的工作。

“我们就做好两件事,第一,提高硬件水平,争取资金,加大投入;第二,牢记教育三件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正如当年对学生的“放手”一样, 魏书生让下属单位充分“自育”的做法,反而让整个盘锦教育系统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

在他担任盘锦教育局长期间,没有搞过一次统考的盘锦市,升学率却越来越高;上级检查测评后,将“盘锦治学经验”发文到各个市区;后来,盘锦市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越来越多,跃升辽宁省第一。2018年,更是取得辽宁省文理科第一名的佳绩。

前教育部长周济视察盘锦市教育工作时,对该市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秘诀

反对折腾、掀运动式教育

“教育并没有那么多新鲜事”

2010年,魏书生正式卸任盘锦市教育局长后,常受邀在各地行走讲学。他走遍全国,累计作报告2000多场,上公开课1000多次。

教育的成效,常常需要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段内去评估,正如魏书生的一句名言——“处天外遥看,地球极小;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

随着中国教育逐渐走向民主、科学、规范,魏书生“培养学生自育自学的能力”的理念,被无数教育同行者和家长奉为圭臬。

魏书生却冷静地说道:“教育没有那么多新鲜事,我是强调坚守一些根本性的东西。”

在今时今日教育领域“百花齐放”的背景下,魏书生反对折腾、掀运动式教育。他认为,古往今来,时代大哲,都有主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理论,仅仅是使用的概念、词语表达不一样,但内核永远是相通的。“教育无非是将古往今来人间大道坚守下去。”

更多阅读

魏书生“育人”核心理念:“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自育自学”

魏书生的“不折腾”:守着教育本分 不追时髦,不跟喧嚣,不跟风

评论 8

  • fm569118 2019-09-16

    [得意]

  • fm501706 2019-09-16

  • fm698929 2019-09-13

    [得意]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