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成都国际诗歌周日程圆满结束中外诗人交流有硕果 抵达心灵深处的沟通

封面新闻 2019-09-08 16:13 47276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九月金风满蓉城,四海群贤襄盛举。9月8日,内容丰富、亮点多多的第三届成都国际诗歌周来到它最后一天的日程。在过去一周时间内,来自全世界多国的诗人们,来到成都与四川本土的诗人齐聚一堂,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彼此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中国诗人,乃至四川诗人,都是一次珍贵的中外诗歌交流的良机。

当山东诗人邰筐遇上印度著名汉学家墨普德 越聊越投机直呼“受教了!”

山东籍诗人邰筐,是一位70后实力派诗人。他曾参加诗刊社第22届青春诗会,曾获第6届华文青年诗人奖、首届泰山文艺奖、2019“《草堂》诗歌奖”之年度实力诗人奖等。出版诗集《凌晨三点的歌谣》《徒步穿越半个城市》。此次受邀参加第三届成都国际诗歌周,他收获甚多。尤其是在成都国际诗歌周期间,他遇到了印度著名汉学家墨普德先生,“和墨先生聊天,越聊越投机。墨先生很博学,还是个中国通,他曾在北师大留学,并在中国很多地方游历过,当年还和牛群一起说相声上过央视春晚。”邰筐对墨普德非常了解,“墨先生本身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也是最早把李白杜甫鲁迅艾青的作品翻译成孟加拉语的人。”与墨普德交流一番诗歌与翻译后,邰筐说,让他再一次坚信“非专业诗人译不好诗歌”是一个真理。诗歌是万万不能直译的。墨先生随便举了一个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比如汉语中的”倾盆大雨”直译成英语就是“天空下起了很多的猫和狗,而直译成孟加拉语更搞笑,竟然是“下起某一种很厉害的武器”。受教了!

四川青年诗人马嘶:相信外国诗人朋友,接收到了中国诗歌之光

在参加成都国际诗歌周的本土青年诗人中,马嘶是一个较为熟悉的面孔了。这是他第三次参加成都国际诗歌周。他是四川巴中人,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2013年由《星星》诗刊评选为“四川十大青年诗人”。参加过《诗刊》第33届“青春诗会”、《人民文学》第5届“新浪潮”诗会。出版有诗集《热爱》《春山可望》等。

连续参加三届成都诗歌周,马嘶的感受是“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意义和收获。既能从文本上与他们相晤,更多的时候是通过与他们的接触,了解到每个国度的文化,诗歌是一种很独特的表达方式,他们国度的历史、现状以及他们的生活态度,都能多元的呈现。”

在本届诗歌周上,马嘶与意大利的巴希尔·阿汉、土耳其的希拉尔·卡拉罕、德国的侯赛因、俄罗斯的唐曦兰都进行了交流。“我们还去了成都地道的酒吧,让他们更深刻感受到成都的生活方式和人情。”意大利诗人巴希尔·阿汉给马嘶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出生于阿富汗,曾因记者工作经受到塔利班的死亡威胁。他是一个非常富有活力和情趣的诗人,还是一名演员。在阿富汗,有我非常喜欢的诗人鲁米,现在的阿富汗,一个战争和暴力不断的国家,而精神导师鲁米,那个时候就提出了“是什么支撑世界,让它不致垮塌”等许多人类的根本问题,他寻求一切可能满足人们心灵渴望和精神追求的灵性源泉,写下“伤口是光进入你内心的地方”。这些让我和他有了心灵深处的沟通。”

俄罗斯女诗人唐曦兰,则让马嘶想起普希金,“普希金曾伴随我的青年时代,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家庭,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的浪漫主义诗人,我在诗歌中接收到了他语言的宝藏、力量和光芒。还有俄罗斯的诗人阿赫玛托娃,俄罗斯的绘画以及音乐。”

作为生长在四川的诗人,马嘶对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这里是李白、杜甫、三苏、陈子昂、陆游等伟大诗人的出生或步履之地。我写下的诗篇,既有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根基的滋养,也来自这无数国外文学大师的感知。我把这次来的国外诗人和我曾经喜欢他们国度的诗人融合在一起了,我相信外国的诗人朋友,他们也一样接收到了来自中国的文化之源、诗歌之光,屈原、李白、杜甫、王维、陶渊明、苏轼等,也一样影响过他们。”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