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⑪】从读者到学者 王嘉陵:一个图书馆人的阅读之旅

封面新闻 2019-08-08 20:17 35553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王嘉陵迷上阅读,可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刚满十六岁的他,从一位好友——他母校一位语文老师的儿子那里听到一本关于拿破仑的传记,被深深地打动了。从好友描述的书的内容,王嘉陵开始意识到,阅读和人生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

之后他参军入伍。在部队里他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读书。由于热爱阅读,连队让他当学习辅导员。他读《青年近卫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也读《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以及泰戈尔《新月集》、《园丁集》。家里还给他寄了一本毛泽东诗词注解,上面有郭沫若、臧克家、王力等人的注释、讲解,引经据典,关联到很多丰富的内容。此外,他还特别喜欢鲁迅和高尔基。

那个时候书籍不好获得。有一次王嘉陵从同学那里邮借到一本《现代汉语》。很快要还人家,他就伏在地上抄写了好多天,把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抄了下来。“那真是很笨很苦的一件事。不过,也有收获,我后来学习英语,翻译作品,语法知识是帮了忙的。”王嘉陵回忆起来很多往事,“读梅林《马克思传》,还有哲学家尤金编写的《哲学小辞典》,读得很吃力。勉强读懂了,对事物和观点开始有了批判型思考的能力。这也引导我后来走上治学的道路。”

王嘉陵很早就读到李劼人的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非常喜欢。“在我心目中,李劼人的小说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水准最高的、文学性最好的作品。”出于对李劼人小说的喜爱,王嘉陵偶与朋友去李劼人故居文管所喝茶,因为谈论李劼人与文管所管理人员结识。一次,文管所联系到王嘉陵,说他们在市场上发现了一批信件,落款都是李劼人,想请王嘉陵去鉴定。“经过仔细辨认,这批信件确实是李劼人亲笔所写。这批书信入藏后便由王嘉陵主持整理,《李劼人晚年书信集》最初是在《成都文艺》上刊发了十多期,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之后这些书信集被整理成书出版。在这批书信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珍贵的那个时代文化和经济的信息。比如李劼人对买葱葱蒜苗或肉食、粗粮的琐事都有详细的记述,反映了那一时期人们的真实生活状况和民风民情。除了内容,文字也非常美。诗人流沙河形容之“娓娓道来,咳唾成珠”。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