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林学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发展|70年70人·生态⑦

封面新闻 2019-08-06 00:44 41273

封面新闻记者 柳青

1964年,19岁的尹伟伦考入北京林业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的前身)林学系。

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森林生态学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学科,国人对森林效益和林业经营的意义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

中国近代林学和林业杰出的开拓者之一、新中国第一人林垦部(林业部)部长梁希在1941年指出:“森林不仅仅各个树木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就是它周围的条件,也处处和森林相关联的……,并且森林附近的居民和动物,也影响到树木的发育。我们如果要把它孤立起来,单独地研究栽培,不顾到一切环境,恐怕造林要失败的,即使一时造成,也要被毁坏的”。

我国林垦局(林业局)首任局长梁希。他是我国著名林业教育家、林化专家、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我国林学和林业的开创者之一。 图为2009年国家邮政局发行的梁希纪念邮票。

1954年,他在《森林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一书中又发展了这一观点,“森林是森林本身和它的环境的统一体,所以它对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有相当的控制能力,从而对农田水利有显著的效用”。

梁希的观点为新中国的林业建设和林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建设需要,全国林业迎来大发展。梁希深感培养新中国林业技术人才的匮乏,他提出了尽快发展林业教育,解决林业干部缺乏问题的意见。1952年,在梁希的建议下,经国务院领导同意,林业部配合教育部,对农林高等院校做了调整,分别在北京、哈尔滨、南京成立了3所独立的林学院,并在13个农学院扩大了森林系,增加了招生名额。从此,林业界形成了“办学热”。到1958年,全国独立的林业高等学院已达11所,设在农学院中的森林系有19个,在校师生达到3万多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1994年我国制定并出台《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白皮书》,1996年在“九五计划”中,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 图为1994年我国制定并出台《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白皮书》。

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报告,提出“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生态文明观念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在2011年第六期《科技潮》杂志上,尹伟伦发表了题为《拥抱绿色GDP时代——思考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文章,他在文章的开篇发问:“什么叫生态文明?其内涵是到底是什么意义?生态文明的历程和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什么意义?”他认为,“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看,林业研究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有序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开展按流域设置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机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税法等法律完成制修订,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力度空前。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 图为新疆吐鲁番沙漠与绿洲的较量 图片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地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报告提出了详尽的生态文明建设举措,如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

十九大以来,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带头落实温室气体减排承诺、推动缔结和率先履行《巴黎协定》、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日益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更多阅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 首创技术助三北地区造林200余万亩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