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亲密的战友乔安山:56年再回首 雷锋永远是跨越时代的“新青年”|70年70人·人文②

封面新闻 2019-07-15 23:22 71325

·雷锋之名

1958年,没有什么比“钢铁工人”这一身份更加荣耀。

这一年,雷锋和在望城县委机关时期的好友张希文报名应征鞍山钢铁厂。在去应征的路上,雷锋建议张希文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张建文”,取“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新文化”之意,同时,他要想改掉雷正兴这个名字。张希文回忆,雷锋一开始想到的是“雷峰”,意为登山望远不会迷失方向。不过,他最后决定改为“雷锋”。他解释,“锋”字既表示自己与钢铁结缘的决心,又表达了要“打冲锋、当先锋”的心愿。

像雷锋一样,改名在当时也是一种潮流,把自己的名字与自己所处时代紧密联系起来。

·雷锋之问

乔安山说,经常会有人问他,“雷锋,真有这个人吗?他真做这么些事迹吗?”

“我告诉他们,雷锋是真的,我跟他是战友,我们俩相处三年多,他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班长。”乔安山说,“雷锋其实和我们一样,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不一样的是,他坚信党和毛主席给了他的第二次生命,他要感谢党,多做工作,他总说‘我应该是多做工作来回报党对我的养育之恩’。”

封面新闻记者 王国平 施诗晨 李雨心

雷锋,共和国最珍贵的记忆之一。

自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以来,他从未从人们视线中淡出。

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封面新闻记者来到雷锋精神孕育形成的辽宁抚顺,专访雷锋生前最亲密的战友乔安山。

作为雷锋精神的“传火人”,乔安山与雷锋共同工作、生活了近四年。两人一起入伍,同在一个班,开同一辆车。56年过去,乔安山对于和雷锋一起相处的日子,任何细节都记忆犹新。

在乔老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一个像今天年轻人一样的雷锋:他有着文学的梦想,写诗、写散文、写小说;他有着信念的坚守,从农村到工厂再到军营,从拖拉机手到钢铁工人再到军人,雷锋的成长始终与时代相呼应。

雷锋的生命定格在22岁,但其精神永存,永远是跨越时代的“新青年”。

雷锋和战友乔安山在学习《毛泽东选集》。

望城孤儿

乔安山说,解放后,雷锋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这让他对新时代充满了感恩和感激。

直到56年后,乔安山对于和雷锋一起相处的日子,仍然记得所有细节。

两人曾是一个工厂的工友,后来又一起入伍,入伍后在同一辆车上,是无话不谈的朋友。

雷锋多次给乔安山讲起家事,讲他原本五口之家的遭遇。

1950年,上小学时的雷锋。

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长沙西北部的望城县安庆乡,1993年改名叫雷锋镇,现为长沙市望城区雷锋街道。

雷锋原名雷正兴,有家道兴旺的意思。他是家中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弟弟,祖辈三代都是给地主做长工。雷锋的母亲张元满,是一个穷铁匠的女儿,很早就寄养在雷家做童养媳。

雷锋5岁时,父亲雷明亮遭到侵入长沙日军的毒打,吐血而亡;6岁时,他12岁的哥哥在离家几百里的机械厂当童工,后因劳累过度患上肺结核被解雇,沿途乞讨回家后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不久,弟弟也在母亲怀中夭折;1947年8月,母亲张元满因不堪地主凌辱,悬梁自尽,还未满7岁的雷锋成为了孤儿。

“尤其在讲到他母亲的时候,没有一回不哭的。”乔安山说。

这是旧社会给雷锋留下的伤痛。

新中国成立后,孤儿雷锋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这是雷锋的土地证。

新中国成立后,雷锋的命运有了彻底的改变。政府分给了他2.4亩地,还把原来地主家的庄屋分给了他,加上分发的一些生活用品,雷锋有了自己的家。

在抚顺雷锋纪念馆里,有一张1950年颁发给雷锋的土地证,正是记录他从孤儿翻身做“主人”的历史。

乔安山说,解放后,雷锋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这让他对新时代充满了感恩和感激。

拖拉机手

劳动的激情和山色湖光,触发了雷锋开始文学创作的热情。而这样骑马写诗的日子,应是雷锋一生中最浪漫的时光。

新时代给雷锋带来了新生活。1954年,雷锋考上了清水塘完小五年级,这在乡村是被作为“知识分子”看待的。

随后,雷锋顺应时代潮流,去到乡下基层。

因为有些文化,雷锋在不同的岗位工作过。在协助征收公粮的工作干了不到三个月,雷锋便被调到乡政府做了一名全天候通讯员。16岁时,雷锋被调至县里,成为了一名级别最低的公务员。

雷锋在县委机关里工作时,就已显现出了勤勉努力,热情助人的品质。有人曾回忆,他总是闲不住,不但将县委书记、会议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主动抢做其他办公室的打扫等杂活。

而在乔安山看来,这就是雷锋工作和生活的“习惯”,他不会将哪些事情看作是分内,哪些是分外,看到了他就会去做。

在望城县机关仅仅工作两年,雷锋三次被评为模范工作者。

当时正值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在一次县团委号召的购买拖拉机筹款募捐中,雷锋把自己一年多的积蓄20元捐给了县里。

因为这次捐款,望城县委决定将他送去团山湖农场学习驾驶拖拉机。

这在当时是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在1969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一元纸币上,印着的就是一位开拖拉机的女孩,展现的正是那个时代的劳动风貌和精神。

乔安山和雷锋仅相差一岁。雷锋生前,两人是最亲密的战友,最好的朋友。

团山湖是洞庭湖的尾湖,1957年至1958年,望城县在这里开展围湖造田工程。18岁的雷锋成为了这里最早的一批职工。

雷锋在这里学会了骑马,成为县里第一个拖拉机手。劳动的激情和山色湖光,触发了雷锋开始文学创作的热情,从小说、散文到诗歌。

1958年3月16日,雷锋写的《我学会开拖拉机了》在《望城报》上发表。这是他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给了他很大的鼓舞。

解放军总政办公厅编研室原主任、主持整理编纂《雷锋全集》的邢华琪介绍,雷锋曾经向《治沩工地报》编辑彭正元表露过他的文学梦。彭正元曾在回忆录中写道:“他忘情地抱住了我的脖子,很激动地说如果我们能够将人民改天换地的伟大斗争以文艺形式表现出来,那该多有意思啊!”

这样骑马写诗的日子,应该是雷锋一生中最浪漫的时光,虽然雷锋只在这里工作了八个月。

1958年,雷锋赴鞍钢途中经过天安门时的照片。

钢铁工人

当时鞍钢的工人都是昼夜三班倒,但雷锋每天却要上两个班次,一次来推煤,一次来炼钢。

1958年11月中旬,雷锋同望城的一批年轻人一起,从长沙出发,经武汉、北京,最后到达辽宁鞍山。

同行的杨必华回忆,出发那天,雷锋拿了一个半旧的蓝布行李包和一个沉甸甸的棕色皮箱,穿的是半旧蓝布夹克衫,没有戴帽子,一头浓黑短发盖住了前额,像刘海一般。

这样的形象被影相留存了下来。在武汉长江大桥和北京天安门广场上,雷锋留下了两张珍贵的照片。雷锋去世后,人们从他公开的日记中发现,北京天安门和毛泽东多次进入了他的梦境。

将此记录下的还有诗歌和散文。从 1958年8月1日到1962年8月7日期间,雷锋共创作了 31 首诗歌和9篇散文,这些创作最主要表达的正是他对毛主席的敬仰。

1958年11月15日,18岁的雷锋经过长途之行抵达抚顺——“这个让他走向军营的地方,雷锋精神孕育形成的地方。”

来到鞍钢后,雷锋最先被分配到的是洗煤车间当推土机手,直到1959年夏天他主动要求前往鞍钢化工总厂新建的焦化厂。

雷锋在洗煤车间推土机班只干了三个季度,却三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当时车间规定,推土机作业班每周评选一次生产标兵,每月评四次,连续三个月就是季度先进生产者——如是推算,雷锋几乎是每周都会被评为生产标兵。

小个头的雷锋不仅不要照顾,还执意要开大型号的斯大林80重型推土机。为了熟练掌握驾驶和检修、清洗技术,雷锋每班都早来晚走,一个多月便能单独驾车作业。在雷锋因公殉职后,鞍钢将这台推土机名为“雷锋号”,现在在抚顺的雷锋纪念馆里,仍可见它庞大的身影。

抚顺市里的雷锋路。

雷锋墓园里的雷锋塑像。

位于抚顺的雷锋墓。

后来在弓长岭矿新建焦化厂的同事周玉凤曾回忆,雷锋工作起来总会忘记时间,每次交班总要等他十几二十分钟,因为雷锋总要仔细把机车和检修工具再检查清点一遍,把油填足后方才交班。不仅如此,当时鞍钢的工人都是昼夜三班倒,但雷锋每天却要上两个班次,一次来推煤,一次来炼钢,忙得他吃不好睡不好。工友们对此都不理解,以为他加班图钱,雷锋不愿过多解释总是笑笑摇头。

正是在焦化厂期间,雷锋认识了乔安山。乔安山工作的鞍钢弓长岭矿炼铁厂紧邻焦化厂。

每天乔安山都会擦拭雷锋像,与雷锋“说说话”。

乔安山记得,雷锋在焦化厂虽然只工作了一百多天,但厂领导对他有高度评价,他在隔壁厂时有耳闻。当时雷锋还因为抢救一车皮水泥免为雨水破坏,“上了矿里的报纸”。

乔安山坦陈,两人在厂时“交流不太多”,但日后两人却亲如兄弟。

更多阅读

和雷锋在一起的951天 乔安山回忆雷锋参军的曲折经历

离开雷锋的56年 乔安山从亲密战友成为雷锋精神“传火人”

评论 3

  • 买哥曾业 2019-07-16

    珍贵的记忆

  • 老七来封面😄 2019-07-16

    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离开雷锋的日子”

  • 偷吃火锅的山人 2019-07-16

    乔老的讲述朴实而动人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