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铭记他们!去年一年,30余名川籍抗战老兵归队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 2017-01-26 12:40 6097

时光匆匆,健在老兵已都是高龄,离开的步伐也变得更快。据志愿者组织统计,在2016年不到一年时间,已有数十位在川老兵辞世。但他们的面孔和事迹,作为后人应该铭记,而不是随之忘却。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余行 杨力 杨涛

孔诚 亲历“皖南事变”突围战,冒着枪林弹雨将首长安全护送到驻地;电影《渡江侦察记》的原型就来自他所带领的29军86师东线突击团256团……这个身经百战、戎马一生的英雄叫孔诚,一位新四军老战士、原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 2016年8月20日,还有40天就将迎来百岁生日的孔老,在成都因病去世。就在此前一个月,躺在病床上的他,还通过口述的方式记录下了他带领“海空雄鹰团”与日军激战的往事。

黄朝明 1944年,黄朝明投身新四军对日作战,在白刃战中与死神擦肩。上世纪五十年代,他来到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工作,一直到退休。 2016年4月19日,89岁的黄朝明在成都“归队”,安详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马士弘 2016年5月8日清晨,此前川内最长寿抗战老兵,105岁的马士弘因病抢救无效辞世。 马士弘是著名作家马识途的三哥,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经历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宜昌会战、长江石牌要塞保卫战等正面战场上的六大会战,他参与的大小战役加起来有20多场。他曾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也曾用妙计歼灭过日寇骑兵,还解救过500多名良家妇女。

许广志 79年前,河南小伙许广志,毅然加入干训团,随后随军在太行山等地作战多年……抗战胜利后,他来到成都定居。 2016年6月27日晚11点52分,97岁抗战老兵许广志因肺部疾病抢救无效,在成都闭上双眼。

华中柱 老人一生引以为豪的是,78年前,年仅16岁的华中柱投身抗日战争,在湖广等地与日寇浴血拼杀,并最终见证抗战的胜利。其1941年在宜昌两河口作战时,俘虏过多个日本士兵。在随后对日军的审讯中,获得不少重要机密情报。 2016年5月5日晚上7点过,94岁的抗战老兵华中柱安详地走完了一生。

杨光荣 1942年,全国抗战正处于紧张阶段,杨光荣穿着单衣草鞋,加入川军72军新编15师43团通信连,离开重庆荣昌老家,奔赴抗日前线,辗转湖南、江西等地,参加过常德战役、衡阳战役等。在常德会战时,杨光荣带人检修通讯线路,撞见3名日军便衣。在激战中,他将一名鬼子打死,保证了部队的通讯畅通。 2016年2月22日,元宵节,92岁的杨光荣辞世。

常紫光 1940年,在成都念高中的南充人常紫光,得知母亲和妹妹被日军飞机炸死,发誓要为亲人报仇。他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1944年,常紫光参加了中日双方伤亡最多、时间最长、空前惨烈的城市保卫战——衡阳保卫战。 2015年10月12日上午,95岁常紫光因心力衰竭在医院安然离世。

张文治 16岁那年,张文治在南充嘉陵中学念书,听校长张澜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后,他决心投笔从戎,杀敌御侮。之后,他考入川军20军。1937年,作为首批出川抗日的川军,20军将士在淞沪会战中打响了川军出川抗日的第一枪。 2015年11月28日夜,96岁的老兵张文治在成都西区医院因病重,经全力抢救无效后,走完了这一生。

张义声 1937年8月11日,四川荣县人张义声,在上海同济大学考场,见证了淞沪会战的爆发。看到飞扬跋扈的日军,他毅然弃笔从戎,先是考入黄埔军校14期,后又免试进入中国空军军官学校第12期。 1942年,张义声赴美,学习驾驶当时最为先进的B—25轰炸机。此后,他与战友一同从美国,将这批战机开会中国,并正式编入由陈纳德指挥的中美空军混合团,在蓝天中杀敌的抗战生涯。 2015年10月27日,成都逝世。

苏子良 1942年,年仅17岁苏子良,得知抗日前线急需兵力后,他瞒着家人入了伍。后来与成都青年,一道前往印度受训,编入驻印军新一军工兵十团的士兵。 此后,开启了在滇缅战场的抗战生涯。曾经为了保障部队运输顺利通过伊洛瓦底江,苏子良等人要在茫茫江面上搭建运输浮桥,顺利将战友运输过岸,取得战斗胜利。 2015年11月17日晚8点,因抢救无效后,抗战远征军老兵苏子良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病房中逝世。

周井玉 2016年3月15日,春寒刚过不久,91岁的成都金堂抗战老兵周井玉在老家安详“归队”。 15岁那年,周井玉前往广汉贩烟叶,被抓了壮丁入了部队。18岁那年,他被抽调入远征军,离开四川前往云南,分配在71军87师261团战车防御排,参加对日作战。曾参加过腾冲、龙陵等滇缅反攻战中的重要战役。

本文由封面新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授权合作请联系:mp@thecover.cn

评论 1

  • fm_16532 2017-01-27

    向抗战老兵致敬,铭记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