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陈惠芳:蜀地(组诗)

封面新闻 2019-07-10 11:55 49505

陈惠芳(湖南)

泸州

茫茫世界
有些地名,只能在地图上抚摸
那些颜色,那些凸凹
那些山川,那些奔流
很有手感,但仅仅是手感

比如泸州
比如四川的这个悠久的归属
入川之前
我知道的,也只是
泸州老窖与四渡赤水
也只是,未曾经历过的
水与火的交锋与交融

这样的一个标注在地图上
而隐藏在西部的泸州
终于要被我识破了
从长沙直飞泸州,不用转机
直接进入泸州的黄昏
好大的光,泸州没有断黑
泸州的太阳,比长沙落得晚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或许是因为《诗经》
西边的太阳,落得比平时要缓慢一点
泸州的采诗官还走在路上
三千年的影子
犹在眼前

诗人招牌

在通往会场的路上
诗人们被分解成了两种模样
一种有血有肉,有说有笑
一种被糊在木板上,扁平的规格相当

我看见我也站在路边
无声地表白
精心挑选的照片,尽量简短的生平
泸州的天气很配合
晴朗,偶尔飘一点小雨
诗人们站得舒服
一点也不腰酸背痛

机会难得
我便站在我的身后,合影
立体,扁平,什么姿态都有了
操北方口音,操普通话的同伙
在会场上,坐而论道,口若悬河
我悄悄地溜出会场
在诗人招牌之间流连

湘方言啊,宁乡口音啊
不是说不出口,只是
我更适合图文并茂
我说我来自湘江
那是一条同样澎湃的河流

纯阳洞

天下第一窖,名不虚传
森严壁垒,像军事禁区
高一脚低一脚的诗人们
一个一个被规矩了

在纯阳洞前
诗人们套上了白大褂
像一群医生
手机关了,照相机暂存了
还要在一个球形的东西
像按手印一样,按一按
据说是放静电

穿白大褂的诗人,进洞了
不是来看病的哦
无药可治的诗人
一辈子迷上诗,无药可治

乌黑、笨重的酒缸
像古董,泛着幽暗的光
家乡的水缸小多了
家乡的水缸空了,就挑几担井水
满上

成吨的酒缸密封
几十年暗无天日
只是为了几十年的容光焕发
而诗人们,不知不觉走了一个“9”字
这种幽深的途径
胜过跋山涉水

成都雨夜

两台大巴将几十位诗人
从泸州搬运到了成都
类似于特快专递

泸州好,成都也好
不下雨好,下雨也好
一到成都,就下雨了
入夜,湿漉漉的回光返照
跟长沙和海口的街道一样

诗人彭桐来自海口
入川之前,他就将海风当成披风
挂在了家里
我忘了染发
白发在泸州长出了一点
在成都还会长出来一点

我们沿着锦江边走了走
夜色的投放度,没有湘江高
在湘江长沙段
银盆岭大桥与福元路大桥,无比闪烁
相当于彩虹下凡到了人间

在成都簧门街
雨点从小号转换到了大号
将我们敲成了两面鼓
彭桐躲在一棵树下
我躲在一处屋檐下
旁边的小年轻,正在泡吧
那些歌声,像来自天边

杜甫草堂

想不到,来成都看杜甫的这么多
人挤人,诗人被挤得不知东南西北
分行的诗歌,被挤成了一大段

孤寂的诗圣,感受到千年的喧嚣
茅屋为秋风所破之后
被人山人海的景仰
一针一线,修补

我跟着长征的队伍走
偶尔掉队
目光所及,皆是杜甫飞升了的足迹
耳机里,讲解员的声音
时远时近,可有可无
如果我是杜工部的同事
如果我自荐一首诗歌请他批阅
他是否坐在这间草堂里
挑灯夜读
此刻,我突然想起长沙杜甫江阁
川湘之间,有一种割不断的血脉

一个颠沛流离的杜甫
化身为一万个光芒四射的杜甫
天下苍生,和鸣了他的呐喊
一间褴褛的草堂
隐藏了一万间神圣的殿堂

宽窄巷子

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
就是宽窄巷子
成都人教全国人民走S型
这叫成都学步

好玄,也好浅显
东西向,也就是太阳升降的方向
走了宽巷子,拐一下
走窄巷子
走了窄巷子,拐一下
走井巷子

人口稠密
越走越稀释
好像一辈子,越走越简单
越走,越不复杂
越走,就只知道走

宽巷子不宽
窄巷子不窄
分寸拿捏准呢
从贵族到平民
从奢华到清贫
也就隔着几层墙
井巷子到了,清凉的水被捂在地下
坐井观天,就是百姓常态
背井离乡,才是无奈的仓皇

【作者简介】

陈惠芳,1963年1月生于湖南宁乡。1984年7月毕业于湘潭大学中文系。曾任《旋梯》诗社社长。现任《湖南日报》科教卫新闻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乡土诗派“三驾马车”之一。1993年参加《诗刊》第11届青春诗会,1996年获第12届湖南省青年文学奖。2018年获第28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并获首届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奖。出版诗集《重返家园》《两栖人》。

评论 1

  • 北海之滨 2019-07-10

    这速度!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