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紫云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不种玉米种蔬菜 | 70年70人•脱贫⑧

封面新闻 2019-07-09 23:32 35968

封面新闻记者 刁明康 谢凯 贵州紫云报道

地处大山的紫云县,是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过去,老百姓与大山“抢”粮食。如今吃穿住行解决后,如何依靠大山发家致富?紫云县委县政府下足了苦功夫。

2019年6月初,封面新闻记者在紫云县格凸河镇“中国最后的洞穴部落”中洞苗寨采访时了解到,为了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和致富,当地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重点是进行异地搬迁安置和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将经济收入不高的玉米改种其他经济作物。

因地制宜  不种玉米种蔬菜

紫云县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张雄告诉记者,紫云县是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有深度贫困村53个。2014年,全县贫困户27973户,贫困人口111989人。截至目前,已脱贫16524户,70494人。未脱贫11449户,41495人。

由格凸河镇工作人员提供给记者的官方材料显示,格凸河镇面积176.52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3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23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451户5544人,其中已脱贫960户3975人,未脱贫491户1569人。

2019年,格凸河镇计划减贫1203人,2020年计划减贫366人。

减贫人数如此之多,实施哪些措施才能实现?

格凸河镇采取了“1+N”的产业规划,决定对不多的土地进行改种,调减玉米种植,大力发展蔬菜、中药材种植。

今年,格凸河镇替代玉米调整计划面积6370亩,已完成调减4058亩,已种上辣椒1000亩、蔬菜2000亩、水果2619亩、油茶1000亩等,其余还种植了土豆、小麦、红心薯、食用菌以及中药材、烤烟。

除了调整种植,格凸河镇还发展了生态鸡、獭兔、肉牛、肉羊、蜜蜂等养殖。

异地搬迁  促进搬迁户就业

条件受限,无法依靠调整种植物致富的,比如“中国最后的洞穴部落”中洞苗寨,紫云县和格凸河镇就实施易地搬迁政策。

张雄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中洞苗寨原计划在2019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搬迁。

考虑到村民搬迁过后的后续管理及经济收入问题,紫云县委县政府还将在后续扶持和社会管理上,打造和谐移民社区标准化建设示范点,实现“一户一人”稳定就业。

由格凸河镇工作人员提供给记者的官方材料显示,2018年,格凸河镇已经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73人就业创业,2019年第一季度已促进147人就业创业,全镇已搬迁入住172户。

脱贫数字

紫云县是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有深度贫困村53个。2014年,全县贫困户27973户,贫困人口111989人。截至目前,已脱贫16524户,70494人。未脱贫11449户,41495人。

紫云县计划于2019年6月底前完成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县异地搬迁工程,包括“中国最后的洞穴部落”所在中洞苗寨。

“中国最后的洞穴部落”所在的格凸河镇,总人口3.023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451户5544人。截至目前,已脱贫960户3975人,未脱贫491户1569人。2019年计划脱贫334户1205人。

相关阅读:

贵州中洞苗寨支教老师王东灵:以前我劝村民搬出洞穴,现在不劝了 | 70年70人•脱贫⑧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