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评 | 依然前卫 嗜酷如命70后上海女作家棉棉携新作回来了

封面新闻 2019-07-08 12:44 35284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新书推荐  :《失踪表演》 (棉棉 著  长江文艺出版者)

作家棉棉这个名字,相信很多70后、80后读者印象。在2000年左右,这位70后上海女子,以先锋的文本实验,引发媒体、读书市场和读者的高度关注。1999年她写出小说《糖》,畅销多时。还被翻译到国外,引发明星般的效应。

棉棉(Simon  Schwyzer摄影)

近些年来,关于棉棉的动静信息,比较少。常住上海和欧洲乡下的棉棉,从事一些当代艺术活动,但也没有完全离开写作。2019年6月,她的新作《失踪表演》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不管是从文本内容还是包装形式,棉棉依然先锋,依然嗜酷如命,彰显出独特的个性。

《失踪表演》中的故事发生地有很多个,但除了上海是真实存在的,其余全都是完全虚构的地点。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没有具体的名字,棉棉全都用“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来进行了替代,甚至男主人公“有可能是中国人也有可能是欧洲人”。在写法上,读者小凤评论《失踪表演》“就像盗梦空间+银翼杀手+穆赫兰道+逃离德黑兰+马路天使的混合体。果然是拒绝平庸,嗜酷如命的棉棉。从二十年前的《糖》开始,小说于她就是一个危险的Crash,是她的速度与激情,也是她的幻想与拯救。”

棉棉(Simon  Schwyzer摄影)

时间带来成长。比起20年前的《糖》,《失踪表演》的棉棉更有控制力,但还是能感觉到那个飞翔的棉棉,又成熟了一层的棉棉,再次出现。男主人公似乎也是《糖》主人公赛宁的成长版,只是他变成了更丰富的人。与新作《失踪表演》一起发布的,是《糖》的再版。棉棉对《糖》进行了重新的修订,呈现的是一个很纯粹的爱情故事。但不是言情小说那种爱情故事,而是讲述一个人,一个女孩在自己的整个爱情过程中,跟男朋友相处,以及跟其他的男性友人的一个相处过程当中,逐步了解自己,然后重塑自我的一个过程。

《糖》跟《失踪表演》之间有一个非常紧密的联系,就是里面都有一个人物叫作红,然后我们能看到在《糖》中它可能是一个情感丰富、内心丰富的年轻女孩的形象。到了《失踪表演》当中,她就是一个完全的把自己打开的高度的清醒和敏锐的成年女性,甚至是一个精神成熟的或许外表不那么年轻的一个形象。爱情不只是通常意义上建立家庭生儿育女的一个过程,爱情还要能能够促进人成长,促进人精神成熟,给人带来精神丰富,带来独特的精神体验。

好的作品,往往内涵着作家对其所处的生活和时代有着或近或远的回应。作为一个作家,棉棉对时代生活方式的敏感是足够的。从《糖》到《失踪表演》,中间跨度20年,读者能明显地感觉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对写作,以及其他各种文艺表达的影响。近些年来,棉棉在她的小说中对网络社交账号、虚拟现实,进行了密切的观察和思考。20年前,她写《糖》的时候,主要还是在文学杂志上发表小说,“那时作家有点像明星的感觉。”之后博客、微博、朋友圈开始流行。在棉棉看来,科技带来的连接和阻隔,对一个作家来说,是非常震撼的。文学要非常激烈地来回应之。

20多年时间流逝,棉棉年龄增长,生活节奏更为淡定,但在写作上,棉棉还保持着她先锋实验和对时代敏感的特质。她邀请时装设计师为她的新书做了很特别的设计——糖果纸包装。火红的《糖》和银色的《失踪表演》很炫目,特有的哥特风格和先锋色彩是带着一种清澈和天真。她的创意是来自——糖果和秘密的感觉——要拆开来才能看见里面。“我觉得由于阅读越来越困难,封面和装帧也变成了文学的一个部分,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个封面而已,它也是内容本身。”而且棉棉认为,在物质和高科技发达的时代,作家的作品在形式上的变化,非常重要。“就是要不断地用更炫目的橱窗来吸引过路的行人,我觉得一个橱窗它要非常明亮,行人才会留下来。”小说就是要具有可以抚摸的质感,她说,再也找不到比文学更奢侈的奢侈品了。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