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在行走|瓦屋山下古村落

封面新闻 2019-07-04 17:18 33552

高翎

这里是绵延2200余年历史的一个古村落。

这就是瓦屋山下的复兴村。据东晋《华阳国志》、清朝嘉庆《洪雅县志》记载:公元前223年,秦始皇灭楚后,将楚王后裔迁徙于此,置严道县管辖。离乡背井的楚人,将此落脚之地命名为“复兴”,将穿村而过的溪流命名为“王河”,以寄托亡国失势的不甘与梦想。淳朴的青衣羌人善待了这群落魄贵族。楚人先进的农耕、采矿、冶炼技术和文化,也为这个偏僻山村带来改变与活力。特别是铜矿的发现、开采和冶炼,让复兴村迎来昙花一现的繁荣。八金峰、铜厂沟、铁厂河、钱窝子等一些沿用至今的地名,依稀闪耀着昔日炉火的光芒。然而,繁华易逝,山野里的炉火很快被雨打风吹。偏僻的复兴村重新回到贫穷与落后之中,被世人冷落和遗忘。

只有文化的火种还在生生不息。那是楚人与青羌民族融合相处形成的羌风楚韵。那是复兴村人遗世独立,坚忍不拔的精神。他们在屋檐两端悬挂鱼形木雕,是图腾,也是祈求吉祥幸福的生存密码。他们带着哭腔的山歌,世代传唱,哀而不伤。他们的铜制响器,古朴悠扬,回荡着人与自然、大地与天空的和谐律动。

这是一个村子的宝藏,也是一个村子的希望。一位王姓转业军人慧眼独具,看准了这一点。老王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参军离开复兴村,在外打拼三十余年,始终魂牵梦萦复兴村的羌风楚韵。他从德阳某企业退休之后,毅然回村创业,发展乡村旅游。

复兴村传统文化的火炬被点燃了。这位老军人率先致力于宣传和打造复兴村的文化品牌。多年前,他倾力完成“复兴响器,楚国遗音”特写。复兴村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古风民俗,当即引起各级领导,相关专家,企业界朋友的高度关注。他们纷纷走进复兴村,调研,考察,谈合作,做规划。复兴村迅速走上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发展快车道。观光步道修起来了,青羌文化博物馆剪彩了,观光台、观光亭、复兴广场打造出来了,一家家民宿客栈、乡村驿站应运而生了,高山生态茶园、冷水鱼养殖基地成规模了,青羌文化艺术团成立了,在外打工的复兴年轻人回来了……

山歌还是那些山歌,锣鼓响器还是那套锣鼓响器,走出大山,却华丽转身,惊艳世人。前来采风、创作的一行接一行。一些国际友人也慕名前来,如日本高野山大学校长静慈圆教授、早稻田大学河野贵美子教授。他们参观完复兴村后,还即兴赋诗:巴山蜀水严道地,羌风楚韵载王裔。千年沧桑流光逝,瓦屋犹闻子规啼。非洲塞舌尔共和国驻华使馆菲力蒲·勒加尔大使对复兴村短短十多年的致富之道也很感兴趣,题词祝愿这个古村的未来更加繁荣兴旺。

复兴遗胜迹,王河留楚声。登瓦屋山,游雅女湖,看羌风楚韵表演,吃生态农家饭菜,睡到自然醒。复兴村成了文化内涵深厚的康养和避暑胜地。每到夏天,家家客栈爆满,一房难求。一年四季,城里来的车辆、游客,络绎不绝。

乡村旅游搞起来了,村子复兴了。不过,这不是一个王朝的重生,而是新时代一个美丽乡村建设的传奇。

评论 1

  • 三虎 2019-07-05

    瓦屋山重新打造后,不知如何,是否提升很多?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