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每年都发生哪些变化?他们“调”来了卫星拍照 精确到看清斑马线

封面新闻 2019-07-03 18:23 48106

徐怡 李孟哲 封面新闻记者 田之路

山川湖海,城市村落……地表上的每一方寸,每年都在气候和人类的活动中发生着变化。天上“眼睛”随时盯着,眨眨眼拍下照片。这些来自卫星拍摄的“照片”,被称为遥感影像图。通过专业人士解译后生成图像,为当地生产活动进行指导。地表每年发生了哪些微妙的变化?又怎么让公众知道它变了,变了多少?这就得靠专业人员给每块土地制“身份证”。近日,记者走进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向专业人员打探这个有趣的过程。

了解地球

卫星拍照专人解译 每寸土地制“身份证”

“每个要素都用数字代号表示,比如草原、房屋、田地。”记者走进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遥感院的生产技术工程师刘无敌,在电脑上点开了遥感图解译图。

地表上的每存土地都有自己的属性,编排好属性的数字后,这些要素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2013年-2015年,四川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完成,从2016年起,每年都会对地理国情进行监测。

啥是地理国情监测?简单来说,整个地表有地理、水系、交通等自然和人文类要素,人类的活动和自然条件都影响着地表变化。

卫星拍摄遥感影像后,地面的动向几乎被全部涵盖,专业人士靠遥感影像来识别其要素:是房子还是道路,勾画出来后根据影像分析和实地考查来定义,这个过程被称为“遥感解译”。解译后的图像,就能直观地看到地表各个元素的数据。

在划成不同的地类和面积后,每个要素被标记上了属性和信息,以及分类代码,从图像上可以直观的看到去年和今年对比,从中发现变化。

自然督察

大地填色游戏 重叠“一键纠差”

有人会问,哪个地方去年是啥样,今年是啥样去看了不就知道了吗?通俗意义上将,靠实地考察和人眼识别,的确能看到具象的变化。

但是,别说地大物博的中国,光是一个四川省,想靠“烧骨油”人工实地查看,几乎不可能。“这样的变化缺乏科学数据佐证,也耗时耗力。”测遥感院工程师陈慧介绍,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保障,是服务自然资源督察工作的任务之一。

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是重点之一,主要利用地理国情数据的真实、科学和现势性等特点,通过专题数据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叠加分析,可以快速精准全面地发现问题,实现对督察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耕地保护、自然保护区保护等进行监督。

国情数据是在影像图上勾勒制图,把道路和房屋标识出来,一笔一笔填色,用不同的颜色勾画框边。影像图色块代表不同类别的地物,道路还是房屋,农田还是森林等,靠颜色和代码就能区别。

地理国情普查完成后,每年的监测成果在更新过后的基础上提取。比如将今年的数据图,和去年的数据图叠加起来,就能通过鲜明的颜色对比,看到明显的差异。“比如如果去年这块地还没得房子,拍下来是耕地,今年拍下来是房子,颜色不一样,一叠加就看得出来了。”

比起传统影像和实地考察,通过影像叠加的方式大大节省了人力,也能更精准的提取数据,如面积等。通过这些,能够保护永久农田,为相关部门做土地监管的矢量数据分析和依据。

遥感应急

地灾成像又快又准 必要时“调度”卫星

6月17日,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度,东经104.90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启动测绘应急预案,编制应急工作用图和灾前应急影像图。一个多小时后,第一张抗震救灾工作用图编制完成,并提供给应急管理等部门。

多源遥感影像处理中心主任张平介绍,目前地图的种类有纸质、数字、电子、专题地图等。作为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环节,应急测绘中的遥感影像图,也颇为重要。而目前应急测绘中主要也采用卫星影像图,即通过卫星拍下的遥感影像图作图。

卫星影像覆盖很广,更新快,在空中变轨时不受天气影响。但在突发事件和地质灾害发生时,卫星拍摄采取“就近”原则,“哪颗卫星近,就调度最近的卫星来拍,保障速度。”

但卫星影像会受地面天气影响,如此次长宁地震发生在晚上,天色已黑,卫星图不能达到好的拍摄效果,那这时应急图又怎么画呢?

“这就是平时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性了,利用震前的影像图,将已有的影像进行范围裁剪,再叠加地理数据和其他要素,形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应急图打印后,直接送往前方应急指挥中心。

那应急测绘图在地灾中又有哪些作用呢?一般来说,像这类利用震前影像图画出的地图,可以对道路交通,以及最短的救援路线进行标识;也可以看出当地的地形地貌, 对可能受灾严重的区域进行分析。“专业人士会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把分析结果一并送往前线,作为救援的重要依参考。”

评论 1

  • 我就是你 2019-07-03

    不错👍👍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