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资源服务群众 郫都区这样打通“最后一公里”

封面新闻 2019-07-03 15:29 35178

封面新闻记者秦怡

7月3日,郫都区蜀都新邨社区,来自成都工业学院的熊攀再一次出现在了模拟飞行器的课堂上。台下,来自社区的十来名小朋友翘首以盼,“上过几次课后,他们对航空模型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飞机的飞行原理也很是熟悉了。”

熊攀是成都工业学院计算机学院的大三学生,他还有一个身份——蜀都新邨众创空间的一名“小老师”。高校进驻社区,以专业知识服务社区居民,这正是设立在蜀都新邨社区的郫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一大亮点。

走进郫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四层楼的建筑各有乾坤,“一楼为市民提供服务、二楼是大学生志愿者的研发实验室和创业空间,三楼和四楼分别是多功能室和VR视觉体验中心。” 郫都区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朱小燕说告诉记者,高科技、可体验,参与性和互动性都是中心的特色和亮点。

高校进驻社区 志愿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临近暑假,熊攀反倒感觉更加忙碌了起来。

自今年5月到蜀都新邨社区授课以来,他明显感觉到了小朋友的变化,“一开始只是单纯的好奇,快两个月的授课以后,他们对航模知识的掌握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一周两次的航模课程,对熊攀来说收获不止于此,“备课的过程让我也巩固了专业知识,对我来说这是个快乐的过程。”

翻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课程表,除了备受小朋友欢迎的航模课程以外,“二次元漫画人物绘画”“WEB前端制作”等课程也名列其中,社区居民均可参与其中。

如何解决授课老师的问题?郫都区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时创新实施了“高校+社区+居民”的模式,通过整合高校和社区资源,以志愿服务的方式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郫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引入了成都工业学院机器人、外语交流、智慧学习工厂等8个社团入驻中心,不仅可以实现大学生志愿者资深研发设计,也能向居民免费提供编程、航模、科普等培训。

科技感的优势也在VR视觉体验中心得到了集中展示,社区居民可以体验到火灾、地震、台风、泥石流等全镇虚拟实景体验和安全知识教育。“让科普知识在体验中得到普及。”

“归根到底,课程设计是要根据居民的需求来。”蜀都新邨社区内拥有一所高校、一所高中、2所医院和郫都区图书馆等众多优质资源,盘活这些资源并服务群众,这也是相关工作人员思考的问题,“居民想了解什么?关心什么?我们会提前做一些调查,再实施精准培训。”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梳理形成了四大类型、百余个文明实践活动菜单,包括垃圾分类、经典国学、家风宣讲、公益集市、非遗体验和书香郫都党建夜读等,居民可根据需求进行自主选择。

打造文明实践分中心 这里让小朋友爱上阅读

就在熊攀在为小朋友讲解航模课程的同时,郫都区犀浦街道大都会社区青青小屋中,一群孩子们正徜徉在绘本的海洋中。

为了服务好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郫都区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时搭建了“三级工作组织体系”,朱小燕说:“除了文明实践中心,还有分中心和实践站,既实现了功能全覆盖,也各具特色。”位于犀浦街道大都会社区青青小屋正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之一。

“让小朋友爱上阅读,这是我们的初心。”青青小屋负责人王洋告诉记者,成立青青小屋的初衷,就是在社区里为小朋友们构建一个可以阅读的空间。

王洋的另一个身份,是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的一名老师。在运营青青小屋以来,他欣喜地看到,青青小屋不仅成了小朋友接触绘本和阅读的空间,所承载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元,“譬如进入小屋要脱鞋,看书要保持安静,这些要求让小朋友逐渐有了规则意识。当他们养成这些意识后还会在日常生活中去影响父母和家人。”

服务的对象并不局限于小朋友,一位80岁的读者就曾给王洋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偶然接触到青青小屋后,这位老人向王洋询问,“能否经常过来坐坐。”“他说,在他的生命这个阶段已经看过了太多生死,却在这里看到了勃勃生气。”王洋说。

因为临近西南交大的缘故,学校的师生也充实了青青小屋的志愿者力量。“对学生来说,不仅是志愿服务,自身也有收获和成长。”除了高校学生,志愿者中也有全职妈妈的面孔,郭幽就是其中一员。“一开始是带孩子过来看书,觉得环境挺好的。”下楼就能带孩子看书,这样的形式让作为母亲的郭幽很是赞赏,等到孩子上幼儿园后,她便也加入进来,做起了志愿者。

“这样的形式我们也乐于看到,将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社区专业人才、青年志愿者等各方力量统筹起来,形成一批专业化程度高、常态化参与社区文明实践服务的志愿者力量。”郫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到。

组建三级工作组织体系 各有优势又特色鲜明

在郫都区,这样的文明实践中心并非个例,打通“最后一公里”也并不局限在城市。

在“三级工作组织体系”中,郫都区搭建起位于蜀都新邨众创空间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红光街道合兴公共空间和犀浦街道大都会社区青青小屋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在郫筒街道奎星楼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唐昌街道战旗村农民夜校、先锋村村民活动中心和安德街道安龙村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各级文明中心各有优势又特色鲜明,“具体开展活动过程中会根据各个地方的资源优势,结合群众需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朱小燕说。

在战旗村,借力乡村振兴学院树立了文明实践站的旗帜;在安龙村,引进的博士正带领当地农民开展有机蔬菜的种植;在先锋村,新乡贤为文明实践站注入新的活力。可以确定的是,整合高校和社会资源,通过“高校+支部+农户”、“高校+社区+居民”的志愿服务的模式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郫都区正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模式。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