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万字《李致文存》首发 105岁马识途、96岁王火、86岁徐棻都来了

封面新闻 2019-06-20 11:35 38054

新书首发式现场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刘可欣

6月20日上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致文存》新书首发式在川大中华文化研究院举行。该研究院原址曾是原四川大学女生院,深具历史意义。今年90岁的李致的多位好友,包括105岁革命家、文学家马识途,96岁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作家王火,86岁剧作家川剧作家徐棻,以及95岁的四川省政协原主席廖伯康,83岁四川省政协原副主席章玉钧等出席。群贤毕至。活动还未开场,老朋友们相见甚欢,其乐融融。

105岁马老

马老与家人

230万字《李致文存》共五卷六册。第一卷是《我与巴金》。巴金是李致的叔父,李致从小受到巴金言传身教,叔侄彼此理解、信任和关爱。在与巴金六十多年的接触中,李致对巴金的为人有不少独特的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他心目中的“世纪良知”巴金。第二卷是《我的人生》(上下)。李致读小学时为抗日战士捐寒衣,青年时期参加学生运功。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成渝两市做地下工作。改革开放时期,又从事四川出版、振兴川剧和文艺工作。第三卷是《我与出版》。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出现了严重的书荒。四川出版异军突起,率先突破“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方针的束缚,立足本省,面向全国,后经国家出版局认可,把“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方针在全国地方出版社推广;勇于改革,出的书“品牌多,成系列,有重点”,特别是“走向未来”丛书和“现代作家选集”丛书,在全国读书界和出版界广受到赞誉。当时全省(包括重庆)只有一家出版社(即四川人民出版社)。李致时任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见证了这段历史。第四卷是《我与川剧》。从1983年到1991年,李致任四川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日常工作。他参与制定每一阶段的规划与任务,组织全省川剧汇演和调演,带团晋京演出和上海交流演出,带团赴欧洲和日本演出。与不少川剧人成为知心朋友。第五卷是《我的书信》。收录了李致与巴金的书信多封,曹禺给李致的书信,还有张爱萍、李又兰、戈宝权、冯骥才、刘绍棠、严文井、陈白尘、张乐平、柯岩、茹志鹃、秦牧、周克芹等名家与李致的来往书信,为我们留下珍贵的第一手史料,兼具文学和史料价值。

马老与剧作家徐棻

李致的写作受到巴金鼓励、支持,文笔流畅,质朴坦诚。资深出版人、作家以随笔的形式记述人生往事,是他个人的历史,也是时代和社会的一个方面缩影。

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丹枫在首发式上致辞中分享了他阅读《李致文存》的感受,“最大感受是再次提醒我们每一个人不忘初心。出版机构作为企业,经济效益自然非常重要,但经济效益要以社会效益为引导。出版要有根要有魂。而不是以人民币为导向。出版要有影响力还是要出好书。马老的文集,王火老师的文集,今天首发的《李致文存》,就是有影响力的好书。”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