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长宁6.0级地震震后5分钟能够生成速报烈度图?这两样技术提供了支撑!

川观新闻 2019-06-19 23:28 38725

川报观察记者 钟振宇 文/图

川报观察6月18日报道了四川首次为6级规模地震自动瞬时生成烈度图的消息后,引发公众关注,一些读者对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感到惊喜。6月19日,四川省地震局相关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解读了长宁6.0级地震震后5分钟生成速报烈度图背后的原因。

记者走进位于成都市林荫街的四川省地震监测中心,长方形的机房内密布这各种设备终端,显示着包括长宁灾区在内的全省各地地震监测设备传输回来的不同数据信息,技术人员正在紧张地监测分析。

“随着监测站点的增多,我们接收和处理的数据也越来越多,准确率也就越来越高。”四川省地震监测中心副主任苏金蓉说,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受灾地区不少台网和强震监测设备不具备远程信息传输能力,无法及时向成都和北京发送仪器采集的信息,只得派出工作人员分赴各台站人工采集,并到各地取回数据再处理,因此一个多月后才形成烈度图。

经历这次教训后,省地震局对老旧设备进行了改造升级,让这些设备具备及时传输能力。正是经历了技术改造,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的烈度图生成时间相继缩短到一周和三天。

而长宁6.0级地震能够在震后5分钟生成速报烈度图,主要益于国家近年来的大力投入。中国地震局在2015年前后,启动了川滇预警示范系统建设,在凉山和云南部分投入建设了一大批观测设施。由于宜宾紧邻凉山和云南东北部,这些设施在对监测长宁地震破坏威力中发挥作用。此外,四川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顺利推进,最近两年,宜宾地区的台站数量从3个快速增加到20多个。

“信息传输回来,如果不加处理分析,也仅仅是电脑屏幕上的一堆数据。”苏金蓉说,最近两年,省地震局研发了智能数据处理系统,这套“大脑”般的软件系统结合能够同时对几百乃至上千个监测站点反馈而来的数据,在数分钟内完成汇集分析,并自动生成仪器烈度图。值得一提的是,这套系统结合了我省以往发生地震的相关数据和实际破坏威力,形成了一套适合四川地区地震特点的数据模型。

在首次应用于6级规模的这次地震前,去年来,速报烈度已在西昌、珙县等地震中得到检验。“速报烈度图和最后的正式烈度图相比,偏差不大,这说明了技术的可靠性。”苏金蓉说,速报烈度图产出后,四川省地震局迅速提供给宜宾市防震减灾局用于抗震救灾决策参考。

评论 3

  • fm516745 2019-06-19

    [流汗]

  • fm516745 2019-06-19

    [流汗]

  • fm516745 2019-06-19

    [流汗]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