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抬杠狡辩比“射日乌龙”更有害

封面新闻 2019-06-14 14:19 37706

□ 李晓亮

有错不认,实是很诡异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心理。俗谚俚语,对此有精到嘲讽,比如“鸭子死了嘴壳子硬”等。

理亏服软,知错就改,认错是改错前提。但,不知起于何时也不知何故,羞于认错,死扛硬杠,耻于认错,成了风气。哪怕明知有亏,至少嘴上脸面上也不服输,甚至法律层面是非,败诉赔钱都不认错致歉。比如各种侵权抄袭案之类。

当挑错者被认为是“挑战权威”,认错就更难比登天:“小学课本有错?8岁男孩提出疑问后朋友圈炸了”(6月14日澎湃新闻)问题很简单:小学生质疑课本《羿射九日》:江河水被蒸干,羿怎么连蹚九十九条大河?

一看就是神话译文逻辑问题,前后矛盾。虚心认错,承认有失,并不丢人。新版修订,补足欠缺,也就妥了。且作为神话传说,赏析重点不在小逻辑bug。解释清楚,孩子当能理解。

现实呢?朋友圈“炸圈”。之所以“炸”,自然是意见不一,攻防不止。如果有共识,就不会有风波了。何况,此前中小学教材挑错一直未止:拼音出错,古装不搭,虚实不分,等等,不一而足。

谁都会犯错。认错,改错,齐活。但小学生挑错,人教社还没回复,暂只编者说待专家会诊,可能会改。一些网友就强行代入,冲在抬杠一线,似这是对“权威”的否定,认错等于天塌一样。罔顾事实逻辑,强行硬扳狡辩,比教材乌龙毒害更巨。

素以鞠躬道歉著称的邻国,曾专拍电影《道歉大师》揶揄自嘲。我们这却正是极端反例,坦然认错,对不少人来说,似是难以迈过的一道极端羞耻的大坎。如连认错都难,改错动力之低和纠错阻力之高,可想而知。

所谓”不耻下问“,人的理性有限,错了就认,认了好改。犯错,只是个技术问题。所以,必须祛魅解绑,就事论事,而不搞缠夹不清的上纲上线,这对个人对社会都是幸事吧。

评论 1

  • fm519830 2019-06-14

    歪理雄辩真理是何道理?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