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又双叒来成都会“老友” 这次她要给读者讲一个与众不同的杜甫

封面新闻 2019-06-13 00:04 42737

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

“每次来成都都像是参加一个沙龙,有一个诗人朋友把大家聚在一起。李白是一个好酒之人,他会招呼大家在一起豪饮;苏轼又是那么旷达的人,他肯定要给大家烧东坡肉。杜甫也是一样,他跟大家其实更近,足够值得期待!”

6月13日14:30,“封面开讲了”第二期将在成都博物馆负3楼学术报告厅举行,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于丹教授将品读杜甫,分享诗圣的诗词人生。

前两次入蜀出席文化讲座,于丹教授与现场观众齐声吟诵李白《将进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朗朗书声犹在耳畔,这样的文化氛围令她特别欣喜。

于丹教授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和成都的观众特别有默契:“我喜欢成都的朋友,不管是在图书馆还是博物馆,成都人一直有饱满的热情,对家乡的文人墨客充满了骄傲。我特别喜欢和大家一起朗诵名篇,大家可以期待,我们一定用齐声朗诵向杜甫致敬。”而6月13日在成都博物馆于丹教授将会诵读哪几首杜诗?她也在12日晚做了一个小小的剧透,“肯定会有《望岳》,而这首诗里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是我这次演讲的主题。”

在唐朝浩如繁星般的诗人中,于丹教授一直对杜甫推崇备至,当年她《重温最美古诗词》里对杜诗名篇《春望》有过深入且深情的解析:“这首诗写在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757年,长安已经沦陷了。这样一个烂漫早春,草木深深,花鸟有情,因为感慨时事的剧烈变化,伤感战乱中无数的生离死别而‘惊心’、‘溅泪’。国家虽然破碎,山河犹在,杜甫做了一件勇敢的事。他当时没什么官方身份,却断然地把妻儿家小安顿在鄜州乡村,一个人离家去追随唐肃宗,但是在路上被叛军抓住,又被押送回来。”

“在乱离之中,他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回到沦陷的长安,觉得自己的头发越来越少了,连个簪子都别不住。一心牵挂着自己的家小,却家书难得。这是一个多么伤痛的春天。”在于丹教授眼中,感伤的春天也会见证古今。“一个人走过一生中不同的春天,你会真正看见不同的心情。我们来跟着一个人走过春天。那就是杜甫。”

再次入蜀之前,于丹教授曾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她最喜欢阅读杜甫的律诗,从中感受那种对仗押韵极为工整的韵律之美:“虽然那么多中国的诗人都迷恋律诗,谁能够写得过杜甫呢?他简直把律诗写到了极致,有一种闻一多先生所言‘带着镣铐跳舞’的节制之美。”

评论 1

  • 北海之滨 2019-06-13

    👏👏👏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