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老去”的文化遗产“活过来”?专家:以人为本,抑制过度商业开发

封面新闻 2019-06-12 20:45 34431

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 李庆

6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史村镇的未来”国际会议以“文化遗产保护和创新增强环境可持续和复原力为主题,召开平行论坛。

此次专题会上,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通过全球多个国家的案例展示和经验分享,说明文化和创新已被置于可持续发展努力的最前沿,以在建筑环境和自然景观,当代设计和乡土建筑以及保护方法和发展需求之间取得平衡。

“其实从中国来说,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都有这方面的经验,包括眉山也有很丰富的经验 。”城乡动力学政策支持顾问桑德拉·伊莎贝拉·皮西克说,眉山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创新增强环境可持续和复原力方面的有效做法,形成了有文化、有产业、有颜值的美丽乡村,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经验。

皮克西表示,目前,成功的做法在农村地区已经实现了,如果将其推广到大城市,规模就可以扩大。这样中国的这些案例也可以让世界理解,这样就更加促进我们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而面对状态各异的文化遗产,又如何才能让它们从“老去”的状态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乡村振兴智库首席专家  郭晓鸣认为,首先要做好相关规划,强化家底方面的调查,做到心中有数。更重要的是,要把村庄改造的过程,变为挖掘我们文化价值凸显文化价值的一个过程,要抑制过度的商业化开发。

郭晓鸣表示,文化遗产保护就是要实现看山望水记得住乡愁,在这个工作中是离不开要当地村民的。因此需要强化基于资源禀赋特色产业的开发,让老百姓生活有保障,在此基础上在强化人力资源的开发。

那又如何强化人才资源的供给呢?“一方面我们要更大力度,吸引农民工回乡,城市人下乡。同时由于乡村历史文化保护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所以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引入以专业性的外部专家进入,来充当着最重要的人才支撑。”郭晓鸣说。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