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溪·时光|付希:碾房

封面新闻 2019-06-04 11:26 40462

付希(泸州)

古蔺南边乡下有个兴场村,人民公社时期叫和平大队,进了村翻过坳上大塆下坡就是李万沟,那田坝尽头的小河边有间碾房远近闻名,如今旧址荒芜石碾磨盘早没了踪影。

在和四川贵州相连的大村石宝丹桂一带,一提起李万沟的碾房,大人小孩都知道,就像今天大城市的人骄傲介绍他们的大厦地标。这是一间全靠水冲的碾房,水碾水磨,当地人说要去碾子头就是指去这碾房。

碾房依着坡坎而建,一面坡坎三面墙,房顶盖的厚厚麦草,年份不同颜色深浅不一,上面还压着几排长满青苔的石板。楼上有大石磨和筛面粉的箩柜,楼下是大石滚碾子,楼上楼下同一根转轴,套着黑黑的铁箍,动力都是源自屋外那丈多高的大水车。

冲水木槽边的墙是用大石块砌成,宽宽的石缝看得见远山近水,墙脚长满了花草,几株野百合和一蓬栽秧葩儿年年诱人。房子后面的堰沟常年蓄水,夏天涨水闸门打开,平日里流水就从闸门上自然溢出。

有人需要碾米磨面了,上去把木闸一提,水流顺着木槽哗哗而下冲得水车撒欢地转,吱吱呀呀唱个不停。水车中心的横木一转,联动着屋内的石碾石磨转动起来,也可以把石磨石碾松脱开来单独碾米单独磨面。

那是方圆百里杠杠的加工业,也算是机械化了,不知哪位祖先建于何年何月都转了多少年。老百姓家家户户离不开,说起都充满感情,不管丰年灾年,粮食够不够填肚子,每年不管饭谷酒谷大麦小麦,都从这里碾成脱掉皮糠的糙米碎米,磨成粗面细面背回家中,装柜入坛进锅上甑。

那年头,周围生产队哪家分了多少五谷杂粮,这里最有数。

碾房里住着一个双目失明的老头,脾气很好,老老少少都叫他邱二公,无儿无女,听大人说叫五保户,生产队集体的碾房就是他的家。在碾房可别说他看不见,那可是他每天摸爬再也熟悉不过的地方,啥工具啥玩艺儿在哪个角落他可清清楚楚,疾步而去,伸手便来。

邱二公能够自己做饭,一饭一菜简单利落让我感到神奇。他的睡处是楼下屋角落石块垒成的平台,谷草上铺着窄窄的旧篾席。晚上来碾米的大人小孩都爱听老人摆龙马阵,每次听的都是那些人那些事,次次听不厌都睁着大眼瞌睡不来。

缺牙巴咂着的山烟竿是沟边小黑竹杆捅的,都上了岁数被擦磨呵护得光滑油亮,流淌着不会干涸的口水。我每次都不惧怕地盯着他深陷的眼窝,那里头装着失明前仅见的几座山梁几道沟,还有那弯起指头数得清的几个老故事。

也没人给我说过老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就在这沟口经年累月日日夜夜守护这碾房的。

夏天倒好,门口溪沟有水,楼上是穿堂风,小孩都喜欢跟着大人来玩耍歇凉,光着屁股在上上下下水沟石缝里翻螃蟹,用割猪草的小镰刀在沟坎田埂上挖侧耳根。

大山里冬天很冷,沟口更是呼呼刮脸的寒风,土屋里小火炉旺旺的很是暖人,烤红薯的味道我至今难忘。炉火煤烟会从报纸糊着的小格窗纸洞飘出,窗户纸洞肯定是有人故意捅破的,有时窗纸吹得啪啪响,老人眼睛看不见心里也装着没发现。

楼上磨房开敞风大,踩箩柜的大人也时不时下来歇会儿,烤烤冻僵的双手,喝杯暖暖的灌儿茶。

碾房后边堰坎同时也是一条石板路,那是方圆几十里赶场的大路,从我们家门口去水田寨葫芦寨攒银台花嘴儿上的过路人,没走过田坝就听得到呯嗙呯嗙箩柜声和大妈大婶的笑。那时快时慢的节奏和欢快自然的声响,正是山里人庆祝秋收的阵阵鼓点。

邱二公的屋门常年挂着一把铁锁,出门都会锁上,钥匙放在窗户旁边的土墙缝里,这是周围的人都知道的,碾米磨面来了谁都可以开门,都像是碾房的主人。

不过有一点,开闸碾米一定得大人,放水冲下去水车一转,那石碾轮子跟着转起来就吭吭哐哐不可阻挡,如果不懂事的小孩在碾房里玩闹,或者手脚不便的老人弯腰在碾槽抓米看生熟,那很容易绊进去一起碾,邱二公一发现就会顿时火冒三丈,关水骂人,那可是满满的狗血淋头,绝不管老少辈分的。

【“时光”栏目征稿启事】

讲真实故事,自己的,他人的,都可。字数控制在1200字内,原创首发。面向四川省内征稿。勿用附件,标题务必注明“时光”。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评论 5

  • 是不是皮痒了 2019-06-05

    写得好

  • 羞涩 2019-06-04

    浣花溪很多人拍过,但拍得如此好的,少之又少.其中有几张很像电影截图

  • LXF696521 2019-06-04

    👍👍👍封面照片的碾房就是邱二公守护的李万沟碾房吗?😊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