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大讲堂|王启涛揭秘蜀郡守李冰人生 修建都江堰助力秦统一六国

封面新闻 2019-05-27 22:00 38551

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实习生 刘可欣

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四川作为“大后方”,为秦国统一六国提供了重要的补给来源。5月27日晚,西南民族大学教授、敦煌吐鲁番学专家王启涛在四川省图书馆星光厅带来了《李冰和都江堰》的专题讲座。王教授与在场的200名观众一起,分享了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为秦始皇统一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46岁出任蜀郡郡守

李冰其实是个“工科男”

在李冰之前,蜀郡的郡守是个烫手山芋。一来四川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且物产丰富,粮食、竹简、蜀锦,还有木材、药材等珍贵的产物,蜀郡郡守自然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蜀地也有一个不利条件,那就是岷江经常泛滥成灾,造成成都平原一片汪洋。

就在这时,李冰上任了。

“当时蜀地是秦国的战略后方,是南下攻楚的兵力、粮食和木材中转站,所以现在秦国最高决策机构觉得在用人上应该换一个思路,干脆派一个懂水利的、专家型的干部到那儿去干干,看看效果怎么样。”王启涛教授这样说道。“秦国这么重视水利,李冰真是生逢其时。《华阳国志》的《蜀志》记载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冰)能知天文地理。”

有人说,从古到今,四川人有一种精神,那就是“二起”精神,一是“雄起”,就是自己要有真本事,二是“扎起”,要有领导和朋友来帮衬。这些因素,在李冰身上都具备了,所以,李冰的成功是必然的,都江堰的成功,也是必然的。

都江堰成堰已2275年

灌溉面积多达1370万亩

李冰治蜀是秦昭王五十一年(约前256),此时就开始了他修建都江堰的工作。《史记》卷二九《河渠书》有载:“于蜀,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可溉浸。百姓享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宜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 王启涛教授分析“二江”:“即今上段为成都平原之走马河及分出的两条支渠,下段为府南河。”

李白、杜甫都曾经赞叹过成都的美,而这都要归功于都江堰的修建。

虽然在古代有很多水利工程,但留下来的不多,都江堰算是一个。“论年龄,都江堰建成于(公元前)256年,今天算来已经有2275岁了。论管用,今天好多的水利工程,古今中外的,都不见踪影,淹没在漫漫的黄沙之中,如果您不去翻古书,你根本连它们长什么样,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作用,都已经不知道了。但都江堰现在仍正值壮年,浇灌的面积1370万亩,所以你要计算都江堰建成到现在两千多年间,它给后人创造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还有旅游价值,我看那是天文数字,我估计没有人能够给它算得清楚。至于‘无坝引水’,更是千秋佳话。”

汉代起李冰开始“封神”

1090年前每年要祭拜两次

《灌县志》说:“岷山之下,千里陆海,灌首当其汇,自秦以来,农业甲西蜀。”

在李冰修建了都江堰之后,特别是秦统一之后,李冰就成为了人们眼中的“神”。

“当年秦昭王听了田贵的建议,任命李冰作为蜀郡守,蜀郡守上任以后,把成都的两江开通了,工程兴起来了,完成了,灌溉的良田达到万顷以上,秦始皇得到了实惠啊,终于兼并了天下,就给李冰立了祠堂。”王教授这样说道。

而到了汉代,李冰成了一个真正的神:镇水之神。1974年民工岁修都江堰,在外江挖瘀泥的时候,挖出一尊高三米的石头神像。这座石像建成于东汉年间,而且就是李冰的像。

到了宋代的时候,李冰地位更高了,宋开宝七年(公元929年),就规定了全国官方要祭祀李冰。先是一年祭祀一次,后来一年祭祀两次。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