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悲哀的不是“水氢汽车”,而是“注水引资”

封面新闻 2019-05-24 11:57 48433

□ 李晓亮

前几日,通州“诺奖免租一百平”的人才公寓,引哄笑,全网“充满快活的空气”。当然,这非咸亨酒店里的热情嘲讽,反是让人心酸的深沉自哀。科学巨擘皓首穷经,被一纸拉大旗作虎皮的公文消费。恰是无情的现世荒诞讽刺。这种不经意的“无分寸,无敬畏”,或才是掩不住的对科学和人才的某种真实态度。

《大爆炸》剧终谢尔顿终获诺奖,你抑不住热泪盈眶。明知只是背台词不懂物理的职业演员,但戏里戏外主创努力,如专业科学顾问,连白板公式都是绝不穿帮货真价实,十二年下来,自然打动你。而非如《权游》史诗级烂尾,或超英沦为群嘲“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解释不通,穿越时空。篇幅不够,平行宇宙……”

若连一情景喜剧,都能在科学背景,严谨考证,一丝不苟,那现实中关乎民生福祉,动辄百十亿投入的严肃公共决策,却还纠缠于“水变油”“永动机”等疯狂民科、白痴科幻的泥淖,是否已让人分不清何为虚妄何为现实?

金玉不识,败絮当道。大师论为配料,小丑自会登堂。若说几十年前,民智初开而未开特殊情境下,还有“水变油”浑水摸鱼的现实基础,那如今还有人信这套鬼话,无论如何,让人震惊。

庞青年“水氢燃料车”再次沦为笑柄(5月24日封面新闻),又让你笑不出来。两年前“加水就能跑1000公里”的“水氢车”已下线。当时这部号称“不加油不充电只注水”就敢续航几百上千公里,吊打“能量守恒定律”,比灭霸无限宝石还科幻的神车,就引普遍质疑。

网友赠联“上联:河北空中巴铁;下联:河南水氢汽车。横批:河欺生财”。巴铁谢幕,水氢接档。前车之鉴,不能不察。智商正常的人只会怀疑,前年水氢车下线当天,就敢豪投五十亿,而注册资本不过五千万的那家资本公司,是否有“双簧之嫌”?毕竟,该公司成立仅一年,“关联风险有616条”。

同样“前科”累累的,还有水氢车的“青年汽车”。新能源“骗补”只是常规操作,而其卷入的“民事案由多达517件。”“水氢车”之前,庞青年就是玩杠杆“空手套”老手:“水氢车案始末:以造车为杠杆换煤炭”。哪怕矿产不能随便买卖转让,他都能以未定局的收购,允诺投资置换矿产,再转卖。刑案已立,多省警方介入,公安部协调的“老赖”,多年后还能几乎无虞地到处“投资”,甚至玩个“水氢噱头”就能套地方数十亿真金“合”资。背后魔力何在?

真是各地主政官员,连中小学最基础科学常识都没有么?就如豪赌50亿的资本公司,你信吗?说单纯被骗,不如说合谋更让信服,有要利有图名,业绩政绩,各取所需。

但这种叫不醒的装睡,人精式科盲,脑子进水般的注水引资,流失的却可能是国资,伤害的是全民利益。这也是为何引资者能满脸轻松飚英语点赞“very good”,你却忍不住想外语国骂爆粗的原因。

评论 3

  • 2019-05-24

    可悲

  • 518196 2019-05-24

  • 518196 2019-05-24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