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蜀地曲艺丨四川荷叶黄志①: 15岁拜师“荷叶大仙”成唯一传人

封面新闻 2018-11-19 07:00 40980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摄像 刘开怡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蒙山品香茗,峨眉共婵娟……蜀山美,美四川,人在画中像神仙。”10月26日下午,成都犀浦的一老小区内传出优美的唱腔。循着这道声腔,封面新闻记者来到了一处清幽的私家小花园。花园里古朴的木亭中,四川荷叶的传人黄志正在吊嗓练声。在清雅的小花园里边走边唱,是他的生活日常,松弛自如,惬意盎然。

复古贝雷帽搭配格子西装,74岁的黄志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时尚、潮。谈话间,黄志不疾不徐,尽显温文尔雅的风度。但提到四川荷叶,他抑扬顿挫的语调,让人仿佛回到他当年学艺的旧时光里,刻苦严谨又快乐纯粹,让人沉迷于四川荷叶的魅力之中。

四川荷叶由川剧派生而出,约形成于清末,最常见的演出形式是一人手持竹签、苏铰和檀板说唱故事,艺人用红绿绸带系在苏铰下面,下垂红绸状如荷茎,而苏铰状似荷叶,因而得名“荷叶”。熟悉四川曲艺的人都知道,四川荷叶有位开创了“何派”的大师叫何克纯,上世纪60年代他活跃在成都的大小舞台。他演唱的荷叶别具韵味,檀板和钗子敲打出色,不仅节奏得宜,且善于用来烘托环境气氛。而且他唱功了得,演唱人物惟妙惟肖,被誉为“荷叶大仙”。

黄志打小就喜欢四川曲艺,“我1952年搬到犀浦来住,那时候每家每户都有个小喇叭,可以听无线广播。”13岁那年,黄志跟着广播学会了唱邹忠新的金钱板选段。除了金钱板,他还爱看川剧,几场看下来就可以“照葫芦画瓢”。

当时的黄志,从没想过自己会跟曲艺打一辈子交道,直到1960年,何克纯到犀浦去演出,黄志遇到了人生的第一次转弯。“何老师唱荷叶,我就觉得这个荷叶怎么这么好听!我从小看川戏看得多,而且自己可以哼。我就主动找到老师,我说我酷爱曲艺,你可不可教我?老师说,告一下(试一下)。”何克纯对艺术要求严苛,在选弟子上,也同样如此,“他首先要求学生,有没有嗓子,有没有悟性,还有人品。所以他这一辈子收学生,就收了我一个,我是唯一的传人。”

【下期预告】

15岁就拜在“荷叶大仙”何克纯门下,跟着师父系统地学习了近20年荷叶表演技巧和唱腔,黄志可谓得到了何克纯的真传,就连在收徒上,他也传承了师父的精神:不收拜师费!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