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评 | 于坚、王小妮、梁平、欧阳江河、李琦 五位50后诗人以诗“相汇”

封面新闻 2019-01-30 11:17 35885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走过百年历程,中国汉语新诗天空版图上,已经闪耀着无数璀璨的星光。其中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诗人群体阵势壮观,除却朦胧诗、第三代诗的一些优秀者之外,还有一大批写作者,以各自独特的个人化方式,成就了新时期以来创作的中坚力量。

2019年伊始,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诗集《50年代:五人诗选》,收录了于坚、王小妮、梁平、欧阳江河、李琦五位50后诗人的经典之作和新创精作。整本诗选的编辑方式是“诗歌+创作谈”。除了收集五位诗人的诗作,还收入五位诗人每人一篇3000字的创作谈,也是非常精彩。罗振亚为该书作了长篇序言,评价五位入选诗人“千秋并举,各臻其态。”

于坚

王小妮

梁平

欧阳江河

李琦

这五位诗人年龄相仿,出生年龄集中在1954到1956年之间。他们也都早早开始展现各自的诗意触角,至今已经积累丰富的诗歌创作经验。岁月酿制的诗心,已经带领他们抵达了艺术的纯熟之境。各自有自己较高的语言辨识度。祖籍四川资阳南津驿的云南诗人于坚,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写诗至今,他始终置身于诗歌创作的潮头。除了用文字表达之外,于坚还善于用影像表达诗意,有摄影集、纪录片作品。王小妮是长春人。除了出版有《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等诗集,王小妮在散文、非虚构领域也多有佳作。比如《上课记》影响较大。生长于重庆、现居成都诗人梁平,诗风旷达、言语有味,在写诗之外,他还擅长写散文随笔,兼及评论和小说。在掌舵文学杂志方面,梁平也是经验丰富,成就斐然。曾主编过《红岩》《星星》的他,如今是《青年作家》《草堂》主编。四川泸州人欧阳江河尤其善于诗思,在理论、哲思方面,尤为突出,其文本经常成为被研究的对象。哈尔滨诗人李琦出道甚早,她14岁开始诗歌写作,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李琦的诗好比家乡雪夜里的一盏明灯,温暖而明亮,大气质朴,淡定端庄,善于在平常的生活细节中发掘出深度。

爱情是令人迷醉的。诗人的爱情更是惊心动魄。于坚“曾经在一次越过横断山脉的旅途上/强烈地感受到这种爱情/每回都只是短暂的一瞬/它却使我一生都在燃烧……"他还做过奇怪的梦,“一棵银杏树在我梦中生长/我为它保管水井 保管雨 保管蓝天/保管树枝和那些穿黑衫的老乌鸦/保管着午后拖在河畔的阴影……”;诗人王小妮写了一个人的睡眠,“在台风登陆前/徐敬亚这家伙睡着了。/现在徐变得比一匹布还安静/比一个少年还单纯。/那条睡成了人形的布袋/看起来装不了什么东西。/狂风四起的下午/棕榈拔着长发发怒/我到处奔跑关窗关门/天总是不情愿彻底垂下来/徐真的睡了/疯子们湿淋淋撞门/找不到和他较力的对手/……”;年至耳顺之年,诗人梁平将他的生命体悟写成诗作《耳顺》“上了这个年纪/一夜之间,开始掩饰、躲闪、忌讳,/绕开年龄的话题。我恰恰相反/很早就挂在嘴上的年事已高/高调了十年,才有值得炫耀的老成持重。/耳顺,就是眼顺、心顺/逢场不再作戏,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生旦净末丑已经卸妆/激越处过眼云烟心生怜悯。……”在《红照壁》,他思接千载,“我的前世,/文武百官里最低调的那位,/皇城根下内急,把朝拜藩王的仪式,/冲得心猿意马。照壁上赭色的漆泥,/水润以后格外鲜艳。……”;欧阳江河写母亲,意象很独特,“在万古与一瞬之间,出现了开合与渺茫/在开合之际,出现了一道门缝/门后面,被推开的是海阔天空/没有手,只有推的动作/被推开的是大地的一个厨房/菜刀起落处,云卷云舒/光速般合拢的生死/被切成星球的两半,慢的两半。……”(《母亲,厨房》)

在李琦的诗中,总能看到她用诗意对日常生活所进行的高度凝练和传神表达,能看到她对平凡素朴生活的热忱。在《这就是时光》里她说自己此生,“似乎只做了三件事情/把书念完、把孩子养大、把自己变老/青春时代,我曾幻想着环游世界/如今,连我居住的省份/我都没有走完……”对于自己的付出,李琦认为,“汗水里的盐、泪水中的苦/还有笑容里的花朵/我和岁月彼此消费/账目基本清楚”。母女多年成好友。李琦在《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中,写自己与女儿的关系“从什么时候,代沟渐窄/先是各退一步,而后/又彼此逐渐走近。直到今天/两地相隔,声音只能从电话里传来/每次见面都成为欢聚的节日/身上衣裙,颈上围巾/从天下苍生到儿女情长/每一次都谈到体力不支”,当女儿对她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身为母亲的李琦“那一刻我竟有点受宠若惊”,“你也是我最好的朋友,孩子/你甚至就是另一个我/我们前后辗转,分身而行/交替穿越这人间的风云”。

五张诗坛面孔,以诗相汇出诗选。他们之间必然也有共通之处。诗评家罗振亚在序言中分析认为,五位诗人“早年大致相似的生活与教育经历,青年时代饱受“崛起的诗群”和异域诗歌的洗礼,接着被商品经济大潮猛烈地冲击,渐进中年后面对果断搁笔还是继续写下去的噬心拷问,并且跨越了种种阻碍、三十多年坚守写作阵地,至今依旧持续不断。尤其是他们都能坚持诗歌内视点的本质,致力于文本的艺术打造,一直将创新作为崇尚的艺术生命线,留下了诸多优秀的作品。但是,他们和而不同,互相间的差异是巨大的,每人均有各自追求的个性的“太阳”,他们也正是以此昭示出20世纪50年代出生诗人写作的丰富与多元,和其他时段出生的诗人一道,支撑着诗坛健康互补的生态格局。”身为该书责编的诗人安然,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也提到,这五位诗人在诗坛都成名已久,在当代诗坛具有重要地位,对百年新诗创作的探索功不可没。”

评论 1

  • 北海之滨 2019-01-31

    人诗俱老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