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摄影报道
5月15日,作为成都熊猫亚洲美食节的活动之一,中国美食(菜谱)文献展开幕式在成都博物馆举行。活动现场,川菜文化大师胡廉泉,著名历史学家彭邦本,著名诗人、文化学者梁平,《四川烹饪》前总编王旭东,《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二毛等纷纷到场。
“此次展览展出了从明清到上世纪80年代为止的1500多册(件)菜谱文献及菜单票证。”开幕式现场,二毛介绍告诉记者,展览通过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等主要线索,全景式展现中国各地美食文化的历史、变迁与美食文化的发展。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6月15日。
最早的文献来自明朝永乐年间
在文献展上,《醒园录》《四川满汉全席》《成都通览》《北京饭店四川美食文化回顾系列》等文献为重要线索,着重介绍四川美食文献内容与展示非遗(或失传)美食烹制技艺。
从时间轴线来看,本次展览共分3个大类:明清、民国及建国后。据介绍,文献中时间最早的来自于明朝永乐年间。“中国的饮食文化在明末清初达到第一个高峰,在清末民初达到顶峰,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50年代初,直到60年代饮食文化受到打压。”
展览分别呈现了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奥台地区菜谱文献,且专门设置了外文中国食谱、中国铁路局食谱、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食谱、中国钢铁公司食谱以及四川著名宾馆饭店食单、成都粮油肉票据、中国土特产等9类专柜。
单独设置“四川文献”展区 展出上世纪菜单
在单独设置的“四川文献”展区内,有近300册(件)与四川、重庆相关的菜谱及食单,还有50年代至90年代初成都各种粮油肉票。
上个世纪都菜单都有啥?这个疑惑在展览现场也被解密了。单独陈列的“四川食单”区域中,有成都餐厅、金牛宾馆、锦江宾馆、岷山饭店、努力餐等四川著名宾馆饭店食单。
其中最为特别的是1959年由一代川菜烹饪宗师兰光鉴指导,其嫡传弟子张松云、孔道生二位大师操刀的“成都满汉全席”,“这是非常稀少的文献,将作为单独的展位展示” 。
像“成都满汉全席”这类有特殊地位的文献还有很多,在美食文献展上都会作为特色专区单独呈现。比如“外文中国菜谱专柜”中有1本《中国美菜》,这是已知这个世上最早的英文中国菜谱,1923年在纽约出版。
在中国美食(菜谱)文献展中,“粮油供应证”也设立了一个专题。“粮油供应证”是特殊时代的产物,可以看到,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需要为生存吃饭,也因为饥饿更渴望美食,这是有历史意义的呈现。”
“好看”的展馆 偶遇三部非遗纪录片
除了文献展览,本次展览也“好看”,通过多媒体、影像立体展示,形成光影构成的艺术化视觉场景,观者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美食的乐趣。
走进展馆的市民还能“偶遇”3部饮食类非遗纪录片,包括《川菜在民间:德阳第一季》《川菜在民间:酉阳》等,“做成鲜活的文献,让文献(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相关负责人说到。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