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枪王之王”:千米穿杨,百米之外从子弹壳口穿心而过

封面新闻 2019-05-14 17:13 41146


封面新闻记者 李媛莉 关天舜  宁夏报道

只是从视线里晃过,便能立马注意到,那是一双极醒目的手——手背黝黑,是被太阳光长久烤炙的颜色;对比下,藏在手心的皮肤,却白净得很,反差特别显眼。

就是这双手,托举枪身,扣下扳机,能在进行的汽车上,准确命中不知何时何处随机弹起,停留仅2秒的起倒靶;能够在同时升空的300个气球中,限时击中其中仅有的5个红色气球;能100米开外,让子弹击中靶纸前竖立的钢刀刀刃,子弹被劈成两瓣后上靶,甚至把钢刀换成弹壳,让子弹从弹壳口射入,击穿壳底而不触碰弹壳边缘…..

弹无虚发的身手曝光后,公众惊叹不已。人们把“枪王”、“枪王之王”等各种头衔,冠以这双手的主人——第七十六集团军某特战旅高级士官陈明。

对外界的“封王称神”,陈明有不同理解,他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弹无虚发不是枪王。”

狙击枪王

5月初,贺兰山一隅,塞上原野依旧秋草覆盖,连日阴雨,狙击训练场愈加肃杀。

“狙击手迅速占领制高点,一组沿左翼进行突击,二组从正面进行突击,三组沿右翼进行突击,清楚没?”陈明发号司令,众人快速散开。他对狙击手学员们的训练,正结合实战展开。有人伪装在枯草中,有人转移作战,有人积极掩护。

“你这样,早就没命了!”藏在制高点的狙击手被陈明吼开,“看着!”他一跃扑下,便定住了,好似与大地融为一体。正面突击的二组,也被纠出问题,“速度要快,要稳,上了战场,敌人能给你时间吗!”陈明继续以身示范,从远处跑过来,迅速持枪站位。

静与动的各种严格要求,打破了对狙击手的部分惯有认知。“狙击手在作战中承担着指定狙杀,火力支援和随队观察等任务,一名出色的狙击手,其行动本身可能是一次特种作战的全部。”陈明把对狙击手的理解,反复说给集训队的战士听,也像是说给自己听。他强调,“一个合格的狙击手,枪法准只是敲门砖。”

在中国,“狙击”的“狙”,字义是一种非常狡猾的猴子。英文中,“狙击”为snipe,其本义是一种身体娇小、飞起来非常迅捷的小鸟,要想射中它的“狙击手(sniper)”,必须有精准的枪法。陈明觉得,猴子的机敏,以及射中飞驰小鸟的枪法,可以看作是,对现今时代狙击手的基本要求。

百发子弹能从靶上同一个弹孔穿过,可以用弹孔在靶上“写”出字等等,让外界瞠目结舌的硬实力,并未获得陈明的自我认可,他不承认,一个弹无虚发的神枪手,可以被认作狙击手。“一名真正的狙击手,最致命的武器并不是枪。” 他掰着手指总结,“更重要的是体能、心理素质、战术能力。性子要稳,心思要细,脑子要活,能沉得住气,顶得住压力。具备在执行斩首行动时的忍耐力,在混乱战场上以一当百,狙杀目标的冷静,还有监控战况全局,应对突变的智慧等。”

枪王炼成

全军狙击手比武的日子越来越近,作为一名教员,陈明是有压力的。他恨不能把近20年的狙击手养成手册,浓缩成几个月,甚至几十天可以速成的秘籍,统统传给年轻的学员。

但是,当开口讲授自己的经验时,陈明很清楚,特战狙击手的炼成,决不能凭一日之功。当初走过的路,回头看,每一步都必不可少。

譬如迈出的第一步。

陈明与狙击步枪的初次相会,并不美好。2001年冬天,他第一次参加新兵狙击考核,打了5发弹32环的成绩,“现在,闭着眼也打不出那么烂的成绩。”质朴的西北汉子,嘲笑起了自己。

“你就不是打狙击的料。”老班长恨铁不成钢。而陈明偏要证明给人看,自己不是班长说的那般不堪。

如果说,有人是靠老天赏饭吃,有人是向老天抢饭吃,陈明显然是后者。狙击手需要的冷静沉着,收敛谦逊,彼时性格张狂的陈明从未体会过。“那时候的性格是这样:别人提醒说街上贼多,要小心财物,那我就偏要把钱揣在最显眼的衣服兜里,叫板小偷,‘来偷试试’。”此外,作为一个天生左利手,狙击步枪必须右手扣扳机的现实,对他也不友好。

要如何“抢”那碗饭?从流汗开始。练据枪时,为了提高骨骼支撑的稳固性,强化射击动作肌肉记忆,他在腰背压上轮胎,肩膀扛着砖块,还用粉笔在地上为身体描出边,就这样一动不动趴几个小时,“如果动了,粉笔线就会被擦到。”为了练就平稳的气息,他逼自己400米冲刺后,在1分钟内至少穿好10根绣花针线。

或许是在左右手,都能自如夹起豌豆那天;或许是在迎着风沙瞄准,毫不刻意也能不眨眼的那天,陈明算是吃上了属于狙击手的那碗饭:子弹再也没有落过靶,在连队里狙击成绩无人出其右,参加集训、比武总是立功,他几乎忘了“输”是什么。

对一个赢了近10年的人来说,失败的到来,往往是摧枯拉朽的。陈明在一次比武中,遭遇这场挫败——那是在新疆的赛场,身兼集训队教练员和竞赛队员双重身份,陈明却在适应赛阶段,就表现出“不在状态”,成绩明显下滑,却找不出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越迷惘越无措,越无措越急躁,巨大的压力来袭,陈明找不到出口,最后在比武中丢掉了第一名的王冠。对自己的惩罚,是把身体逼近崩溃的边缘,他扛着盛夏四五十度的地表温度,到烈日下去据枪。

大彻大悟也许总在抵达极限的那一刻到来。夕阳下凝固的背影豁然开朗,老班长说过的话,就像扫地僧的佛语,度化后的人终于都听懂了,“每个狙击手都会遇到一个瓶颈期,熬过了这个时期,才能人枪合一”。

金牌教头

陈明重新思索,什么才是狙击枪王。“过去练的,更多是为了让自己枪法准,但忽略了更全面、更综合的作战能力。”往后几年,他从那次失败中,悟透了狙击手成长的关键。注重横向锻炼综合能力,结合实战会面临的情况,培养应变力,磨炼应战抗压力等,成为陈明对自己和对学员的新要求。

过去并不注重的细节,后来都是学习的要点。“比如外军重视用的护肘,你认为是做什么用?”面对记者,陈明习惯性自问自答,“其实,那护肘更多的作用,是在狭窄小巷等环境中,枪手快速侧身时,保护手肘不撞到墙上。一旦碰撞到筋,手会麻掉,千钧一发的时刻,那就是大忌。”

“你的手臂短,没必要一定要握在这里。”调整女兵的手势,陈明替她找到更适应的姿势,“看,这样不就稳多了。”没有做到“教科书”上要求的姿势,女兵的这靶成绩却进步了,陈明借机再向集训队员强调,“允许有个性的东西存在,这才是我要的狙击手。如果只有一种要求,潜能是发挥不出来的。”他最常用的举例,依然是实战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比如掩护物的高度既不适合平时练习的卧姿,也不适合站姿、蹲姿,那怎么办?难道就不打?所以,怎样才能把枪握得最稳,这个姿势就是最适合你的。”

见多了训练场上的陈明,“冷酷教头”的绰号不胫而走,唯有场下的人,能知道“枪王”是鲜活的。女儿陈思茜眼里,陈明是个幽默风趣的爸爸;战友陈萌总结,陈明“上了战场能打,上了舞台能嗨”,他掌握着精湛的野外生存技能,执行长期潜伏任务时能获取身边一切补充能量的食物,也知道军营驻地哪家餐厅最好吃。

入伍近20年,陈明已经带过2000多名狙击手。他觉得,这是远比“枪王”更荣耀的成绩,“枪王不是我享受的荣誉,而是承担的责任,激励和鞭策我培养更多可以上战场的狙击手。”

对话陈明

封面新闻:你会害怕“枪王”的身手被超越吗?

陈明:不害怕。我希望教出的狙击手,比我更强。

封面新闻:于你而言,被超越是否意味着失败?

陈明:我认为并不是,或者说,现在的我已经不在意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于我个人而言,早已“无所求”,对我的学员,却是“有所图”,希望他们一代更比一代强。

封面新闻;“枪王”“枪王之王”“金牌教员”……这些外界给的标签,你最认可哪些?

陈明:我应该是一个能够培养很多可以上战场的狙击手教导员。

封面新闻:作为一个特战狙击手,你觉得自己会在生活中暴露“职业病”吗?

陈明:有的。比如妻子有次不出声地从后面来挽我的手,被我条件反射地狠狠扭住了。还有一次,便装去到一个战乱国家,接机的人员是武装力量,他们每个人都有枪。和他们一起坐车去驻地的时候,街上挺乱,于是我脑子里情不自禁反复预演,如果路上遇到恐怖袭击,要夺身边哪个人的枪射击最快,怎么去夺,都想清楚了。

封面新闻:拿枪快20年了,你的性格发生变化了吗?

陈明:应该说是很大的变化。以前我是个急躁的人,性格也挺嚣张,为了磨炼性子,就写毛笔字,也逼着自己每天看书,按时听广播之类。到现在,最大的感受是,情绪控制的能力很强,不管是遇到什么情绪起伏,都可以很快冷静下来。性格也谦逊得多,大街上走路与人磕碰到,一定会立马先跟人说对不起。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